【理实专访】聂洪鑫——高级投资角度看高值耗材

2020
06/09

+
分享
评论
大健康产业网
A-
A+
——重量级嘉宾山蓝资本创始和管理合伙人与你分享投资观点

骨科手术临床需求对人工关节的创新诉求 

王颖: 

我们先谈第一个,骨科手术临床需求对人工关节的创新诉求,类似于人工关节,现在这个情况下,在国内、国外的发展态势,包括老龄化到来、手术台数的增加等等,目前是什么样的现状和情况?

聂洪鑫:

最近三年来运动医学基本上也是比较热的,再加上骨科用的一些生物材料,这是传统领域里海内外我们都能看到的很多的标的。围绕着这几个硬件的骨科的材料,也衍生出来了,比如说不管是神经外科脊柱关节领域里边的手术机器人,围绕着手术机器人,还有一些3D打印,在精准手术过程中间的手术机器人,当然还有一种是为了精准手术规划,运用三维重建术来做的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是围绕着所谓传统领域里一些高科技的新技术的概念,然后来做的一些革命性的变化和提升。

在一级市场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资本更多的眼光是来看,比如说人工智能在骨科领域的应用,3D打印在骨科方面的应用,手术机器人在骨科或者是神外领域应用,当然中国在神经外科和骨科方面的紧密的协作还需要有几年的路要走,如果我们回归到事情发展的应该有的一个路径上来讲,它应该是越走越近,不应该越走越远。所以我们就围绕着这些事情来看,热点也有了,因为骨科走完20多年的历程以后,这是第二波上市公司一个非常优良的表现。 

所以目前来讲,刚才讲过投资热点,行业的几大公司在市面上呈现出来的一种态势,同时还有一点很多的朋友们也都比较关注,现在头部效应是一个比较大的威胁,不管是你在投资时,还是有一些创新型企业往市场里走的时候,都非常的担心是什么?就是头部效应在高值耗材领域里,当然包括骨科领域里,更进一步来讲就是骨科的髋关节领域,关节里边的髋关节为什么在集中采购里面,大家把“髋”放在“膝”之前,因为“膝”本身还没有发展特别充分,去管控他,去集采它,甚至邀请式的来招标,可能就来不了多少厂家。所以现在对于集采这个“缺”字不落地也好,或者中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如果在集中采购里,头部效应在最终对企业价值或者是估值支撑里边,其实还是大家会有一些关注,还有一些谨慎的观望。 

人工关节创新对临床手术的反向推动

王颖:

第二个问题人工关节创新对临床手术的反向推动。大家都知道高值耗材的问题,除了说产品设计本身,前面很受制于生物医用材料,还有加工制造的工艺,本身也确实是高值耗材这个问题,同样的一方面是设计理念或者是产品本身的创新,高值耗材对企业的数字应用材料和加工工艺的影响非常之大,这方面国内的发展状态或者是问题,因为现在很多材料还是依赖于进口,现在国内的在材料上的这方面进展,从它的趋势上或者从它的现在的创新的进展,目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什么情况?请聂总聊一聊。

聂洪鑫:

这个问题从我一进入到这个领域,其实做的思考和探索比较多,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需求,第二方面也是考虑到海外比较先进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骨科新材料方面的一些应用。我们临床有需求,在海外的走在前面的同行有非常好的路径,我们就必然面临着在国外去找很好的原材料,或者是在国内去找很好的原材料,这个过程中间,因为中国的骨科,也是非常能够代表中国很多行业里边的一个发展史。

在这些过程中间,非常多的材料从研究院所,包括我们国家在金属材料,尤其是在有色金属材料里边,其实在国际上不是特别的落后,尤其是我们在航空军工方面,在有色金属方面的探索都非常的深,功底也很深。但是我们在医用材料里边,针对医学的临床上面的材料,第一要认知它有应用的领域,第二个如何更好的适应改性,让它能够更好的适应临床方面的一些需求,所以医疗又是开始是个非常少的一个批量材料。所以一个军工的大厂,你要让他把医用材料放到一个非常显著的地位去投入,基本上是大工业品类军工品类,然后医疗一点一点试,后来发现医疗里边又稳定,又是朝阳行业,又是刚需,毛利又高,所以很多的材料慢慢去做。但是迄今为止我们有几样,咱们国家在表面处理和基本的骨科的领域里头,包括其实神经介入和心脏这个领域里面的一些材料的应用,我认为还是要依赖进口。

生物材料是一个在国际上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弯道超车的一个领域,我们在生物材料的应用领域里头,现在这几年开始着力去转化,我认为确实有一些弯道超车的机会。

高值耗材行业发展、投资与创新建议 

王颖:

下一个问题就引出来了:高值耗材行业发展、投资与创新建议

现在整个的手术和趋势在医疗器械上来讲,微创化智能化更加精准化,在往这方面去发展。如果那么的发展的时候,我们在高值耗材很多是植介入的精准要求微创,大势所趋,反过来对我们的手术的路径,对我们的手术的工具和手术的手段,可能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就结合着脊柱或者是关节的外科手术,又有什么对这些方面的一些需求提出来,一方面是关节或脊柱本身的创新,虽然发展创新本身又反过来是要求对这个工具和手术路径的的一些要求,这方面是怎么看?

聂洪鑫:

做一个开放式的和其他耗材间能够兼容的这么一个的发展方向,还是开始就做一个封闭的,我觉得包括投资人很多都想拿海外的来做对标,我认为在中国产生的机器人的创业公司的土壤,包括应用的场景,包括选择跟谁联合来推市场的教育,不要特别过早的去下这个结论,因为跨国公司一直在寻求一个更高附加值的一个领域,当别人追上我的时候,我就一定要变身,我就一定要转型,我就一定要升级,因为他靠的是创新,靠的是生意模式的差异化竞争,他绝对不是去拼价格,跟你拼一样的东西,所以跨国公司在运用机器人的领域,当然它是通过收购也是外部创新,来达到跟他耗材绑定和医生教育整个 KOL的群体,然后再慢慢扩大的这么一个打法。

但是我觉得在中国,王院长刚才提出的特别好,因为我们中国第一个特别大的公司,目前上来讲实力各方面跟海外的跨国公司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必须要承认。当然了随着资本的推手,不管二级还是一级,这个趋势是不是改变,我们也在观察,就是你肯花多少价钱去并购一个非常好的有手术机器人的一个创新型的公司,我们希望能够发生几例,因为这样的话给我们的创业者多一条更快捷的路径,同时这也符合就是专注的人去做专注的事,去做创新的事。然后大的公司去做渠道市场,也要是一个生态里面的良性循环。

目前来讲,我自己认为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手术方面的、临床方面的一些教育普及,包括推广,国产的这一块,我觉得本土化的机器人的公司,用开放的心态去做,因为我们是创业型的公司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做成开放的,可能能够合作的机会特别多,但是因为是属于一个市场里面的,不能叫试错,而是在找到我们的优质客户来验证我们的产品,然后能让我们的产品最佳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认为有的时候,在某一个历史的阶段,和某一个品牌或者某一两种耗材,我认为也是可取的路径,这是一个商业上叫暂时结盟的策略。

互动问答环节

1.全国政协委员提到的带量采购的问题,问题特别提到了高质耗材能带来提高的采购问题,提到说我们应该说暂停一下带量采购,专家的看法呢?

2.多大年龄的老人就不适合更换人工关节了,如可更换,它的再生效果如何?老人的康复要求难度会更大吗?

3.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这样的一个竞争格局和内资企业会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还有一个就是说政策的因素,就是客观的创新和产品本身客观的摆在但是政策的推动或者是甚至是国际政治的这些因素,后面在中国市场上外资企业跟内资企业会不会在格局上发生重大的变化,这个怎么看?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聂洪鑫,机器人,耗材,专访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