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围麻醉期全身麻醉突发过敏性休克典型案例分享(一)

2020-06-02   麻醉MedicalGroup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过敏性休克典型案例分享来了,赶紧来看看吧!

围麻醉期突发过敏,往往造成致命后果。面对繁杂的影响因素,麻醉医师如何快速准确识别,是处置的关键。下面,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例成年女性、神经外科麻醉中出现的过敏性休克案例:

患者,女性,38岁,65kg,因头痛、头晕2年,加重3天入院。患者两年前自觉头胀、头痛,自行用药,用药不详,后因好转未就诊。近些天来加重,用药后不缓解,于是到医院就诊。经查CT,见颅内占位性病变。拟于择期行全麻下颅内占位切除术。

术前查体体温36.7℃,脉搏70次/分,呼吸15次/分,血压140/90mmHg。发育正常,心肺腹未见异常,血尿便常规正常。CT见左顶部占位性病变:可疑脑膜瘤。

患者入室监测血压130/80mmHg,心率71次/分,呼吸16次/分,意识状态良好,成功在右下肢建立静脉通路,全麻慢诱导:哌替啶100mg,地西泮10mg,依托咪酯20mg,丙泊酚50mg,芬太尼0.1mg。

诱导插管后,循环抑制血压暂时下降,给予补液处理后平稳。手术进行,术中出血较多约800ml,血压下降,加速补液好转。手术出血量增加,血压下降且不平稳,给予全血400ml,红细胞2U,血浆400ml,补充血容量,并加压补液血压持续下降,最低降至50/40mmHg。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压波动在70~90/40~70mmHg。

手术结束,除去无菌单,见患者周身荨麻疹,右下肢尤为严重,荨麻疹连成片,此时方考虑过敏性休克,出血并非主要原因。

立即肾上腺素0.2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苯海拉明20mg,抗过敏治疗,血压回升至110/70mmHg,荨麻疹消退,体征平稳,送ICU监测2小时拔管,患者无不适,转回病房。

此病例,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1.诱导药物是否需要精简?

2.头部手术,我们怎么尽可能去做到定时观察已发生荨麻疹的部位?

3.回顾病例,过敏源是什么?

4.手术中,是否应该有血气分析指导输血?

5.如果输血加重了过敏反应,又该如何处理?

6.观察2小时即转回普通病房,能否防范这类易过敏体质迟发过敏反应?

麻醉MedicalGroup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侵权必究!

关键词:
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麻醉期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