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这些部位最容易痛,风湿骨病患者要警惕!
立夏过后,天气渐热,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在整个夏季的养身中要注重对关节的特别养护。风湿骨病是风寒湿邪乘虚入侵所致,在夏季气温高时病症会减轻。但近年来,临床上夏季来就诊的风湿患者越来越多,这多是因为患者在夏季放松警惕,没有做好预防措施,导致病情加重。患者手指、腰背、膝盖等全身各大关节肿胀、疼痛,甚至关节活动不利,不少重症患者往往痛苦不堪。
为何风湿骨病在夏季也会高发?
在不少人眼里,风湿病是冬季的毛病,夏季则会缓解,然而,风湿骨病在夏季也会高发。夏季天气炎热,易于汗出,毛孔开启,如汗出时适逢雨水淋湿或是受凉,湿邪极易侵入,滞留经络、肌肉、骨骼、诱发风湿病。同时,夏季多种不良习惯也极易引起风湿骨病发作,患者要积极预防避免病情复发。
湿邪较重
此时节为多风季节,湿邪也重,是外感致痛因素,且有游走窜行的特点,疼痛不仅局限于腰腿部,还伴有全身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
温差较大
早晚温差大引起人体微血管扩张、收缩变化突然,易造成组织的缺血、缺氧,引发颈肩腰腿产生不同程度的僵硬、酸痛、疼痛游走不定、转动困难。
风湿骨病是缠绵难愈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尤以青壮年发病率较高(80%的患者年龄在20岁--45岁)
1
初发时起病缓慢,患者先是几周内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胃纳不佳、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驱症状。
2
随后发生关节疼痛、僵硬、肿大周围皮肤温热、潮红自动和被动运动都引起疼痛。开始一、二个关节受累,往往是游走性。
3
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再累及其它关节。其次为掌指、趾、腕、膝、肘、踝、肩和髋关节等,晨间关节僵硬,肌肉酸痛。
4
随着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的发展,患者不规则发热,脉搏加快,显著贫血,关节层僵硬而畸形,导致残废。膝、肘、手指、腕部成固定屈位,手指向外侧成半脱位,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终日不离床褥,不能动弹而极度痛苦。
发病原因
一是细菌因素,二是病毒因素,三是遗传因素,四是性激素等为主因。常以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治疗方法
1、西医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分六大类: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外科治疗、康复治疗及特殊治疗。诸疗法各有不同的特点,一般应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组合不同的治疗方法。
(1)用水杨酸制剂和非类固醇制剂以缓解疼痛,消除炎症,控制风湿活动
(2)在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或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使用青霉素以控制链球菌感染
(3)预防风湿性关节炎的复发。包括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清除慢性病灶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时应用抗生素等
2、中医对此类病症的治法有许多种,如祛风、散寒、除湿、润燥、清热、泻火等。但总的不外乎扶正与驱邪两大类。扶正法的主要作用是调整体内的阴阳、气血、脏腑的生理功能;增强机体的自身抗病能力等。驱邪法则主要是指根据因感受风寒湿等外邪的偏盛和病症的差异而采取对症的或清热解毒、或祛风除湿散寒等治疗方法。但是通过临床验证:除少数患者可治愈,大多数患者仅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展。所以,临床治疗一般要求:
控制关节及其他组织活动,缓解症状,稳定病情;
增强体质抗病能力,巩固治疗效果,预防病情的加重和恶化,尽量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关节畸形;比如:平时加强锻炼,尽量避免或减少气候与环境对病情的影响;
修复受损关节,尽量恢复关节功能和劳动力。
出现风湿骨病的症状之后,如果经过充分的休息或治疗,肌肉及韧带可以得到恢复,症状即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科学的方法应当是动静结合,治疗与保健相结合,再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依靠外用直接渗透作用,不用口服,不通过胃吸收,所以不伤及到肝、胆、脾、肾等,没有副作用,可达到很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
2、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劳逸结合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措施。临床上,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恢复期,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
关节保暖
夏季炎热,但是早晚气温较低时要做好保暖措施。淋雨后要及时换上干净衣物,女性穿短裤短裙的,在早晚温度低时要增加衣物,长时间待在空调房的白领上班族们也要注意关节保暖。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