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术中体温低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现在越来越多的婴幼儿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各种手术,比如唇腭裂手术、瘢痕手术、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手术、手指畸形矫正等等。相较成年患者,小儿术中更容易发生低体温,特别是手术时间长、创面大、出血多的手术。低体温可导致麻醉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导致苏醒延迟,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创面渗血增多,酸中毒等,因此在加强围术期体温监测的同时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小儿患者术中容易发生低体温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健全;
小儿体表面积相对于体积的比例大,容易散热;
小儿皮下脂肪量少,保温能力差;
小儿血管收缩反射有限,不易发生寒战;
小儿棕色脂肪含量较低,特别是早产儿,而非寒战产热作用是通过背部,肩部,腿部以及胸部大血管外部的棕色脂肪完成。这种代谢使氧消耗急剧增加,会进一步恶化已有的缺氧症状;
全身麻醉都会抑制体温调节反射。
低体温的危害:
长期低体温可导致严重的酸中毒和低灌注;
低体温致血小板功能下降,但在32℃以上血小板聚集功能仍正常;
低体温致阿片类药物和肌松药作用时间延长,导致苏醒延迟;
低体温可减弱创伤愈合能力;
低体温抑制免疫反应,增加感染的发生等。
围术期预防低体温、减少热量散失的常用措施:
维持一定的手术室环境温度。21℃适于较大的儿童,对于新生儿和婴儿,环境温度需达到26℃。实际上这个温度太高了,手术室温度在21℃就足够的。
避免小儿身体暴露,减少热量散失,应覆盖敷料或保温毯。
应用制暖装置,包括加热床垫或可加热的气垫,头部辐射加热器等。
湿化加温麻醉气体。麻醉气体应湿化加热,一次性加热湿化装置即可满足需要,应用呼吸环路系统同样需要湿化、加热麻醉气体。
围手术期所输入的液体,特别是血液需要预先加温,可使用温液仪进行液体加温。
冲洗液预先加热,避免使用冷的液体冲洗创面。
小儿患者围术期应加强体温监测,特别是那些手术时间长的、创面大的、失血多输液多的,更需要在围术期采取合适的措施预防低体温的发生,预防低体温所致的并发症的发生。
内容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