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对话|县域医疗防控体系重塑的“危”与“机”

2020
06/03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见习记者:马源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疫情后,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这场疫情给县域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不小影响和挑战,也带来了很多思考。同时,也暴露出,县域医疗机构对“预防为主”的理解不够、重视不足,“重医轻防”普遍存在;以及,感染科等具有公共卫生属性的科室,在公立医院中地位存在偏差等等问题。此外,重创之下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网底,接下来各基层医院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县域医疗能力提升和防控体系重塑”。

 

5月27日,由健康县域传媒、《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主办,健康界特别支持的“后疫情时代,县域医疗的‘思’与‘变’系列之两会特辑:县域医疗能力提升和防控体系重塑”公益直播开讲,当天直播观看人数达2万余人。

 


会上,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苗艳青,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陈玮,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江陵县血防所健教应急办主任李霞,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宋静,全国人大代表、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卫生院副总护士长、乡村医生管理办公室主任邓桂芳,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申李坝村村医杨芳等嘉宾通过直播平台进行多轮主题互动中探讨,演绎了一场热烈而又充满智慧的碰撞。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足


5月20日公布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的建设目标。要适应县城城镇化补短板需要,适度超前规划布局,重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切实提高县域医疗机构的综合防控能力。

 

陈玮在直播分享中提到,在这场疫情中,基层医院确实在公共卫生和防疫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短板问题特别突出。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一些综合性医疗机构虽有感染病区但专业设施与能力建设还不强,拥有独立楼幢(层)的不多;承担主要救治任务的传染病医院在综合功能科室建设上比较薄弱,对多人群、多症状、复杂疾病的诊断治疗能力不足;基层普遍存在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设备配备不全、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地医疗服务和预防需求。

 

同时,陈玮指出,目前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联通共享机制,以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内部协调机制还不够健全,“重医疗、轻预防”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公共卫生理念还要提升。

 

李霞表示,疫情所暴露出的短板问题:一是对疾病预防为主方针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二是疾控体系功能定位不清,行政能力缺失,缺少决策权、话语权;三是防治体系长期割裂,融合不够,医疗机构“防”的功能弱化,传染病“四早”意识还需加强,预防体系机制不够畅通;四是现有的传染病直报系统在流程操作中有局限性;五是政府投入不足机制不够健全,导致人才招不来也留不住。

 

邓桂芳介绍道,目前基层卫生院对疾病防控工作存在太多短板,一是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薄弱,业务用房不够,设备陈旧落后,人才短缺、贮备物质缺乏、防控专业技术还没能常态化进行培训等等,二是财政投入不足,卫生院为了寻求生存,“重医轻防”普遍存在。

 

杨芳介绍,由于国家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贫困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不平衡和差异性,尤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救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很多短板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项目投入碎片化,缺乏系统化达标建设现象严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低下。

 


重塑县域医疗防控体系



针对防控体系建设将如何完善与改进,李霞认为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对疾病预防为主方针一定要真正落实到政策举措中;二是建议赋予疾控中心行政管理权和独立的决策权;三是应该要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以及预防工作人员,落实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责任制,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承担疾病防控等工位;四是完善传染病直报系统,探索新型有效的上报机制,增强预警能力;五是要加大财政经费的投入和保障机制,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薪酬待遇标准缩小疾控与同级医疗机构的待遇差异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让我们能确实做到引的进人才更能留得住人才。


宋静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冲击,应参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方面法律,完善防治相关法律体系,设立传染病房,加强模拟应急演练,依托互联网平台,提高民众对公共卫生防控系统的认知。

 

陈玮认为,这次疫情中,“互联网+医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打破了空间局限,满足居民群众求医用药需求的基础保障作用。应认真总结这次疫情对医院的影响,大力推动“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探索建立智慧医院,将专科优势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通过网上问诊的方式解决慢性病患者的随诊、康复的预约等服务,缓解了线下医疗机构的压力,加速分级诊疗的进程。

 

陈玮建议,要加强信息技术在公共卫生与疾控方面的应用,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和保障公共卫生软硬件建设。改善各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投入,缩小各级医疗机构在设施配备方面的差距,使城市医疗防疫系统更加完备。

 

“我在卫生院工作23年的,对于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需求比较了解,应该对基层卫生院进行标准化建设,有足够的业务用房,比如对辐射范围广,人口密集、有能力的基层机构设立相对独立的传染病区,配套相对独立医疗设备,承担公共卫生突发应急救治。”邓桂芳坚定地说。

 

对此,杨芳希望,国家对贫困地区地方财政加大扶持力度,保障基层的防控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完善基层卫生防疫人员的待遇的问题;对基层疾控人员减负,让疾控工作人员多动腿多动嘴,把真正的精力用到为老百姓的服务中去;加强基层防疫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服务能力的建设。

 


公共卫生体系要做到“平战结合”

会上,苗艳青提到,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透过重大突发疫情,公共卫生系统每一个短板、不足和薄弱环节都被放大凸显。这次疫情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了很重的疫情防控任务,但并不适合收治传染病患者,且缺乏公共管理人才、平战转换能力差,在突发大型疫情公共卫生时潜力无法发挥。在基层医疗机构内部要做到五个融合:人员队伍融合、服务融合、管理融合、信息融合、考核融合,最后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医防融合”,推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苗艳青表示,在疫情过程中,社区隔离区域不足、疑似患者居家隔离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等问题,根据隔离区所需要的“相对独立、专业人员、专业建筑”等要求,建议“十四五”期间拟为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一定的应急物理隔离区。作为“战时”隔离场所,平时可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体检、慢病管理、健康咨询等场所。

 

同时,苗艳青强调,农村公共卫生三级网络建设包括县医院、县级CDC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街道)、村卫生室要建设好。除增加人员编制外,更要根据实际情况,如一岗双责、平战结合的原则,培养乡镇卫生院(街道)、村卫生所既懂医疗又懂公共卫生防疫的复合型人才。

 

陈玮认为,采用“平战结合”模式,提高收治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传染性疾病专科医院综合功能科室建设,提高综合诊断治疗能力。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标准,着力改善其设施陈旧、功能单一的现状,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希望通过各方努力,当下一次疫情来袭时,我国的公共卫生与防疫体系能更好地提前到位以保证快速识别并紧急应对,有更加充分的物资、医疗供给,有更加健全的联动协作防控机制,那么,就可以挽救更多生命,让病魔对社会经济影响降到最低。”陈玮如是说。


责任编辑:梅志

审核:汪言安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县域,医疗,防控,基层,疫情,机构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