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上的5月27日:诺奖得主,微生物之父,罗伯特·科赫逝世
2020-05-27
五号医生吴昊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历史上的今天,1910年5月27日,德国医生、细菌学创始人之一,罗伯特·科赫逝世。
罗伯特·科赫(Robert Heinrich Hermann Koch),1843年12月11日生于德国汉诺威克劳斯托尔。他早年在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1866年毕业后,成为一名城镇医生。在普法战争后,他在沃尔斯坦从事外科工作,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小型实验室。在装备了显微镜、切片机(一种切割薄薄组织的工具)和自制的培养箱后,他开始了对藻类的研究,后来转向研究致病生物体。
1876年,他发现了炭疽病循环,又在1882年发现导致结核病的结核杆菌、1883年发现导致霍乱的细菌。他在1882年发表文章《结核的病原学》,证实结核杆菌就是结核病的元凶。
炭疽热、霍乱以及结核杆菌曾经夺走无数生命,科赫的研究为后人研究针对急性、烈性传染病的药物提供了基础。他根据自己分离致病菌的经验,总结出了著名的“科赫原则”,为传染病的病原体鉴定制定了一套逻辑上完美的判定标准,因为被学界称为细菌学创始人之一(也被喻为微生物之父)。为表彰他在结核病方面的发现,评奖委员会将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科赫。
科赫三定律:
第一条:这种细菌要恒定的与该病的病 理症状有关;
第二条,能在病人中找到这家伙并把它揪出来,分离,培养,纯化;
第三条:把这家伙放到健康的动物上也能引出相同的症状和病理特点。
这就是目前我们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科赫不愧为现代感染学科的奠基人。
关键词:
医学史,微生物,结核病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