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李霞:公共卫生教育体系应“东、西部”均衡发展

2020
05/26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记者:高天和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编者按:

在我国,人大代表是兼职而非专职。在人代会闭会期间,代表们都要回到各自岗位上,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还要抽出专门的时间和精力,履行作为人大代表的法定职责。

 

根据代表法等法律的规定,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要参与开展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等多项活动。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受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组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那么,人大代表将如何履行代表职责?今年“两会”带来了哪些议案?

 

《健康县域传媒》推出【人大代表】系列报道,让我们听听代表们怎么说?今天的报道来自于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江陵县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所健教应急办主任李霞的议案和建议。


公共卫生专业是预防疾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公众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的“大健康、大卫生”专业;是落实“预防为主”和“融健康于万策”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石;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生物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使命责任。


突如其来的新冠(COVID-19)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疫情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SARS后我国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的一次检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采取了公共卫生历史上罕见的“封城”措施,利用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多部门合作、联防联控的爱国卫生运动方式,有效的遏制了疫情在国内的传播,并为全球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但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短板,特别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重大疫情时的人才技术储备不足。



湖北省江陵县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所健教应急办主任李霞

李霞发现,我国公共卫生教育和人才队伍面临的困境与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公共卫生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定位不清、重视不够  

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内,公共卫生学科专业长期得不到重视和发展。在医学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重治轻防”的现象,很多学科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平台建设、人才支持计划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不仅很少被综合大学所顾及,还经常被医学院校边缘化。


(二)公共卫生教育体系建设不系统、不均衡、不完善

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缺乏统筹兼顾和系统考虑,缺少系统化和规范化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全国公共卫生教育发展严重不均衡,东中西部差距大,但是在人才培养层次上,西部一些高校则一味趋高,争办研究生教育甚至是博士学位教育。忽视了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卫生服务需求,从而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公共卫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仍然重心在于培养预防医学专业性人才,课程体系偏重于传统的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预防医学教育,以流行病学和五大卫生为代表的课程教学为主。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十分欠缺,仍然沿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授课为中心、以实验室验证性实验为中心、以理论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


(四)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得不到重视,培养的学生先天不足

公共卫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历史原因和缺少政策支持,现阶段我国多数公共卫生学院在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双师培养、学生实习安排等不同环节,普遍存在着对公共卫生实践教学不重视,大多流于形式,没能发挥锻炼和提升学生现场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五)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短缺,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缺乏

无论是从公共卫生专业各层次教育的比例,还是疾控机构人员队伍的学历构成来看,我国公共卫生专业队伍中高层次人才的比例都明显偏低。


(六)公共卫生人才待遇不高和政策导向不清对人才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卫生与疾控机构的职能在不断增加,然而疾控机构的人员编制数却不增反降。疾控机构作为一类公益事业单位,在待遇上不仅远远低于公立医院,甚至比不上基层医疗机构,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仅以国家疾控中心为例,近几年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在流失的160余人中,绝大多数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其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计划获得者流失。年轻人在疾控工作中看不到发展方向,更找不到职业自豪感。这些都为我国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发展与建设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此,李霞提出建议:

(一)提高公共卫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并形成共识

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包括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建设,经费投入政策和保障机制。东中西部公共卫生专门人才培养的均衡性发展,以及人才的科学评估机制等,形成国家系统、整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建设体系。


(二)加强公共卫生一体化教育体系的建设,立足长远补短板

建设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从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到继续医学教育的阶段分明、有机衔接、目标明确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建立国家公共卫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和质量标准,针对毕业后教育,学习临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开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践规范化培训。对在职的专职人员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


(三)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建议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优化传统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要加强社会科学、法律法规、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生命伦理、社会动员与人际交流等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尤其要加强全球卫生方面的知识学习。


(四)加强公共卫生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现场调查和应急能力

解决好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问题:教学实践基地需要有严格的准入标准、专门的经费保障,以促进教学条件和能力的不断提升。


(五)加强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拔尖人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的应对防控往往需要具备医学、法律、管理、人文等多学科背景的高级公共卫生专门人才,我国应加强高层次、复合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的应急处置和防控实践中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六)加强公共卫生岗位建设,提高待遇标准,调整政策导向

加强公共卫生岗位建设,首先要提高职业自豪感,明确公共卫生与疾控专业队伍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工资薪酬缩小与其他三类医师(临床、口腔和中医)待遇差异。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李霞,人大代表,体系,医学,疫情,教育,队伍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