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工具书、练习题 想要疾病分类做得好,这些一个都不能少
采访时间:2020年X月X日
采访对象:肇源县人民医院质控科编码老师凌森
问:您什么时候开始从事疾病分类工作?
答:2017年。
问:为什么转做疾病分类工作?
答:有意思。
问:有意思的点在哪里呢?
答:在下面。
以下内容由凌森口述,艾登病案编辑整理:
我大学学的是医药专业,做药师之前,在医务科工作过,2017年开始接触疾病分类工作,深入接触之后,认识到了编码是病案的核心技术,也觉得这个工作有意思,所以就去学了。
对于我来说,疾病分类工作有意思的点在于:查一个码,可以立即看到结果。也就是说,你做对了这件事情,可以马上得到一个正向的反馈,成就感来得很快。
在疾病分类知识的学习上,我自认为比同样基础的人进步得更快。为什么呢?因为学习得更多,付出的努力更多。
参加培训班,向行业专家取经
学习编码,首先要跟那些行业专家学,听他们对这个行业这份工作的理解,建立自己的认知。所以,想要学好这个专业,最有效的就是去参加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培训。培训完后会有考试,考试通过,就可以拿到培训证。
如今的“培训证”和过去的还不太一样。过去参加培训班,考试通过后拿到的是编码员资格证,现在参加培训班,拿到的是培训证。但培训证也是“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颁发的,行业认可,全国有效。
培训证很重要,病案学子们不要因为自己是学这个专业的,就认为考证很容易。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届培训班的通过率大概只有50%左右。我是去年4月份参加的,这一次的通过率也是一半左右,而且在读学生和已有工作经验的人,通过率几乎没什么差异。
对于病案专业的学子来说,考这个证很有用,因为它是受行业认可的。如果是同样水平的两个学生去应聘,医院大概率会选择有培训证的吧。
那如何提高培训证考试的通过率呢?既然是考试,肯定有一定难度,要想考过,就要多做练习。国际疾病分类习题共有352道,国际手术分类习题共有319道,大概要做到4遍以上,即查码查到2000题以上,去考试才比较稳妥。
熟能生巧,如果想考培训证,最基础也是最有用的方法就是多练习题。做到了足够多的练习,有充分的准备,就不会觉得考试有多难了。
合理使用工具书,理清思路
除了参加培训班,自己平时还要多做练习,多看工具书。
很多人虽然在病案科做着疾病分类工作,但却不会有效使用工具书。面对一份病历,如果医生给了码,检查一下大概没什么问题就给通过,如果医生没有给码,就在医院病案系统里找到,加上去就完事。
但要想在做好编码工作的同时,让自己进步得更快,就一定要查工具书。我们都知道,ICD由三卷组成:第一卷为类目表,第二卷为指导手册,第三卷为字母顺序索引。在日常工作中,查找编码用的是第三卷,核对编码用的是第一卷,第二卷很容易被忽略。
首先,不管是在系统里找到的码,还是在纯手工在ICD第三卷找到的码,都要在第一卷里去核对。这样最终得到的编码才能保证准确无误。光从系统里找,就算找到了,可能很多人也不知道这样选的原理是什么。
因为,ICD-10是分类学的编码,不是疾病本身的名称,只是统计用的名称。所以有一些疾病,临床医生诊断用语和ICD编码库里的名称不一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医学术语与ICD编码不一致的问题。
ICD编码是由统计学家发明,诊断术语则是由解剖学家和病理学家研究出来的。两个团队,两套逻辑,思路不同。
举个例子。普外科主任对编码员说:烧伤的码不科学啊,烧伤怎么不区分是被火烧到的,还是被水烫到的呢?
在临床中,这两种烧伤的治疗方法不一样,但ICD-10 的编码是同一个,所以临床医生会觉得不科学。被水烫到和被火烧到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如果用一样的编码,那如何区分呢?
原来烧伤的码,还需要编一个外因编码。外因编码就说明了到底是哪种烧伤。一种疾病用两个编码来表示,就很详细。虽然临床医生认为用一个诊断“开水烫伤”就能说明,但在编码工作中就需要都说清楚。
其次,ICD第二卷也很重要。这一卷的确比较难看懂,但一定不能忽略。对于第二卷指导手册,大家一开始可能觉得没什么用处,但疾病分类工作做久了,你会发现,自己所困惑的问题,在第二卷里都能找到答案。
持续学习很重要
考取证书很重要,但如果光考下培训证,或者只是为了考证而去考证,意义并不大。
学习工具书也很重要,但光有理论不够,疾病分类工作在于实践。理论一直放着不用,没有实践,最后都会忘掉。
想要融会贯通,就是要在不断学习的同时,不断去实践。
比如,其实在考试中关于手术操作的部分并不难,但在实际工作中,要确保将手术的码都编对,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疾病分类工作人员要编的码,来自各个科室的手术,而且,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技术也在进步。没有医学基础的人,看不懂医生写的手术记录,就没有办法去编码。这是一个门槛,相关手术知识,就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慢慢积累。
我这个人比较宅,下班之后闲来无事就回家查查码,或者听听参加培训的录音。病案年会非常重要,会上有很多行业专家的干货分享,如果能去参加就一定要去,实在去不了的,可以拜托别人帮忙录音回来自己听。听一遍和听三遍的效果肯定不一样。听够一定的次数,就能知道讲课老师的思路到底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要这样讲。
疾病分类,是一件值得为之奋斗的事情。把这个工作当成一个事业来做,会比别人收获得更多,进步得更快。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工作,不是因为喜欢而去做,那大概率是学不好的。
我在查编码的时候,可以到达“心流”的状态。自己能够感觉到,查码时,除了查码,时间好像停止了,一个小时仿佛瞬间就过去了一样。
当你沉浸在一件事里面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现在是网络时代,有很多微信群、QQ群,在网络上多与同行交流,看看针对同一个编码问题,别人是如何回复的,自己能回复的也可以尽量回复。教学相长,觉得自己己经学会了的,可以组织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别人听。要知道,只要你工作时间足够长,别人今天问的问题,有一天也可能会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遇到。助人也是助己。
期待与大家一起进步!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