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之痛还会上演吗?骨肉瘤患者福音!
刘翔之痛还会上演吗?
治疗肌腱病,浙大研究提供新思路
众所周知,2008年奥运会,刘翔因跟腱钙化损伤,遗憾地退出了北京奥运会!刘翔是我们中国田径场上的“国宝”,即便是这么重要运动员的肌腱病,我们都没有办法治愈,可想而知,这个肌腱病的治疗难度。
慢性肌腱病,是最常见的肌肉骨科系统疾病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劳动力丧失和社会经济负担。肌腱异位骨化,即在肌腱中“长”出了骨头,是肌腱病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种异常成骨会进一步破坏肌腱组织本身的形态构造,加剧症状和损害功能。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欧阳宏伟教授团队、陈晓教授团队和浙大二院骨科运动医学肌腱病团队于2020年4月29日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该研究不仅验证mTOR信号通路在肌腱异位骨化中的关键作用,还设计出一种能靶向病理肌腱的缓释递送“雷帕霉素”(RAPA)的给药体系,用于预防肌腱异位骨化。
雷帕霉素作为一种已在临床上其他疾病治疗领域使用过的药物,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老药新用”的方式,为肌腱异位骨化的预防治疗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由于肌腱异位骨化是一根肌腱的局部病变,因此研究者建立了一种具备特异性药物递送功能的载体,能把药物运输至病变部位而不影响正常肌腱。这为今后肌腱治疗和给药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该种材料还具有应用于其他胶原损伤疾病领域研究的可能性。
新冠病毒三联抗病毒疗法:
干扰素β-1b,是否值得期待?
最近,柳叶刀发表了一项由香港玛丽医院牵头、评估三联抗病毒药物治疗COVID-19患者疗效的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
该研究针对轻型和普通型患者,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每12h一次洛匹那韦400 mg和利托那韦100 mg,每12h一次利巴韦林400 mg,同时还给予1-3次800万IU干扰素β-1b;对照组每12h仅给予一次洛匹那韦400 mg和利托那韦100 mg。
从2020年2月10日至3月20日,共招募127名患者,其中联合治疗组86例,对照组41例。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从研究开始到鼻咽拭子阴性的中位时间为7天[IQR 5-11],明显短于对照组12天[IQR 8-15]。两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和腹泻无差异,均无患者死亡。
对于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早期三联抗病毒治疗在缓解症状、缩短排病毒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单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然而,目前对于COVID-19,特别是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尚无确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该研究对于下一步开展包含干扰素β-1b的联合抗病毒疗法治疗COVID-19患者的临床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期待。
骨肉瘤患者福音!
精准靶向治疗带来新希望
Harnessing the precision therapy in osteosarcoma
骨肉瘤是危害极大的恶性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不像在肺癌中精准靶向治疗大放异彩,骨肉瘤的药物治疗局限于化疗和泛靶点治疗,其核心治疗方案已有30余年未发生变化,亟需更新。
近期,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的最高级别杂志《癌症发现》刊登了来自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联合研究团队针对骨肉瘤精准靶向治疗的研究成果(Cancer Discov. 2019 Jan;9(1):46-63)。研究团队对骨肉瘤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测序,并利用基因检测结果使用各类靶向药物进行了针对性的精准靶向治疗,最终观察到明显治疗效果的精准治疗方案高达六种,其中有两种药物已正式上市。
在临床治疗中,化疗失败及转移的难治性骨肉瘤,是医生和患者的噩梦。
你还不知道的脓毒症
致死率居然这么高!
最近,危重症领域知名杂志《Critical Care》上发表了一篇有关脓毒症患者病死率的系统评价,分析了2009年至2019年间欧美国家发表的170篇研究论文,共包含371937例脓毒症病例,结果发现,脓毒症患者30天和90天病死率分别为24.4%和32.2%,脓毒性休克患者30天和90天的病死率分别为34.7%和38.5%。可见,脓毒症仍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其实,生活当中常见的感染,比如急性肠胃炎、烧伤烫伤、外科手术、皮肤破口、智齿发炎、感冒发烧等,都可能引发脓毒症。但是,脓毒症这个疾病名称却不为人所知。简单来说,脓毒症就是细菌等微生物攻破人体防御机制,导致失控的免疫反应,攻击人体各个重要器官,进一步导致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发出倡议“提高公众对脓毒症的认识,实现早防早治”,有望降低脓毒症病死率。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