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一直是消费医疗领域大家关注的焦点行业,在医美行业快速变革的洗牌期,如何把医美机构做得更好?未来该朝着哪个方向去走?这是不少从业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5月19日,艾瑞咨询发布了《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对医美行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发展方向。
本文来源:诊锁界
整理自:艾瑞咨询
编辑:玄戈
01 整体:转向调整期,非手术服务将发展更快
据艾瑞咨询统计,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000家,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当中,依然有15%(超过2000家)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 经过估算全国依然有超过80,000家生活美业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增速减缓至22.2%。从2013年到2017年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医美行业在2018年达到增速放缓的转折点,中小机构盈利难、市场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促使着医美行业进入自我调整与变革阶段,预计将在3-5年内完成调整,市场回暖。
同时,艾瑞咨询认为随着技术的提升,非手术医美人群的增速会高于手术类人群,两者占比预计将从2019年的38%比62%发展到2023年的48%比52%。
02 线上成为重要获客渠道 消费模式将多元化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医美行业的获客方式也造成了一定变革,线上领域已经成为医美行业必争的获客入口。
据艾瑞咨询研究,自从2013年医美垂直平台进入市场,线上获客的形式逐步增多,从一开始单一的搜索竞价演变为电商、转诊、综合O2O等百花齐放的服务模式,这将促使医美行业的消费模式多元化。
03 线下仍是主要信息来源 医美安全性和效果备受关注
尽管线上的宣传和服务增势迅猛,但线下仍然是用户获取医美信息的重要渠道。
艾瑞咨询统计称,50.9%的用户通过生活美容机构了解医美,45.1%的用户通过熟人介绍了解医美,38.6%的用户是从线上的医美机构官网、App了解医美的,36.4%的用户从垂直医美网站了解医美信息,还有35.4%用户从信息分享平台了解医美信息。
可以看到,大部分用户对医美信息的获取渠道都是多样化,非单一性的,也就是说医美机构要做好全方位的宣传才能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推广。
而在大家关注的医美信息内容方面,68.4%的用户关心医美安全性,62%的用户关心医美整体效果,安全+效果成了最受瞩目的两方面。
04 皮肤美容、面部整形项目为消费热门
用户对医美项目的消费热门是什么?
据艾瑞咨询调查,医美用户对皮肤美容、面部整形、美体塑形和牙齿美容的消费比例偏高,有69%的用户购买过皮肤美容项目,60.6%的用户购买过面部整形项目,43.9%的用户购买过美体塑形项目,39.7%的用户购买过牙齿美容项目。
皮肤美容主要以美白亮肤、抗皱抗老和清洁保湿为主,面部整形最受欢迎的是双眼皮、隆鼻、瘦脸、开眼角和祛眼袋,美体塑形则以局部吸脂和丰胸为主。
05 本地消费占主导 手术类项目跨地域性较强
做医美机构,辐射范围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据艾瑞咨询统计,无论是手术类、注射类还是光电类项目,用户都更偏向于在常住地附近购买服务。
其中光电类项目常住地附近消费比例最高,达86.5%;注射类项目常住地消费占比其次高,达73.6%;手术类项目常住地附近消费占比三者最低,为61.1%。
因此手术类医美项目的跨地域性较强,而光电类项目的地域性较强,国内一二线城市和韩国、日本、泰国是异地医美消费的主要地点。
06 机构与医生的资质 口碑是用户主要考虑因素
想要做好医美,最主要从哪里入手?用户选择时最在意的因素是什么?
艾瑞咨询给出了答案:医美用户在选择去哪个医美机构消费时,机构的资质和知名度是最重要的两个考虑因素,67.7%的用户会考虑机构资质,67.3%的用户会考虑机构的知名度和口碑。此外,超过50%的用户也会考虑环境卫生、任职医师和机构的产品/药品/仪器这三个因素。
而在选择医生的时候,医生的资质和口碑同样是用户考虑的重点,65.9%的用户会考虑医生的资质,64.7%的用户会考虑医生的口碑。
需要注意的是,医生经手的成功案例是62%的用户都会考虑的方面,因此对医生成功案例的展示也应成为重要的宣传展示方面。
07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医美市场前景广阔,如今的增速放缓只是市场针对行业乱象进行的自我调节。三年后,医美市场就或将迎来新的高峰。
只有行业健康发展,医疗美容机构才能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空间。回顾医疗美容行业发展历程,从广告轰炸到搜索竞价,从自媒体运营到第三方平台导流,再到渠道转诊,砸下重金换取关注流量,重营销轻产品、重宣传轻疗效的思维在业内盛行,导致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屡禁不止,各种问题频出,消费者对医疗美容行业的质疑声量不断增大。
对此,医美从业者要加强自我规范,杜绝假货/水货针剂和非法注射,聘用合法医师,不做超出机构经营范围的违规项目,形成系统的诊疗操作、仪器使用、消毒操作和卫生环境的规范。
一是重构行业价值,回归医疗本质。只有重构医疗美容行业价值,回归医疗本质,才能让医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下一步,应打破“重营销”发展模式,让从业者和消费者对整形美容的医疗本质认知趋同一致,构筑以医生、技术为核心的行业价值体系。不论是医美投资者还是医美从业者,都不应该把医美只当作一门生意,应该对所从事的事业,对人的生命与健康存有敬畏之心。
二是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在相关部门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提升准入门槛的同时,医疗美容行业也应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在积极引导医疗美容机构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还应扮演好“裁判员”角色,在出现医疗事故、维权纠纷时,发挥好协调医患双方矛盾、权威认定等作用。此外,对于恶性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要予以坚决抵制,避免“劣币驱除良币”,净化市场环境。
三是强化监督管理,构筑阳光医美。医疗美容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监督管理还应跟上。提高准入门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强化对从业医生的资质审查和广告宣传的审定,尤其是消费者反映强烈的“渠道医院”违规推广、高额回扣等相关问题。只有让技术领先的医疗美容机构和医德高尚从业人员脱颖而出,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服务,提高整个行业的满意度、美誉度,构筑阳光医美形象。
如此,医美市场必将迎来蓬勃的春天。
//来源:诊锁界 编辑:玄戈
//整理自: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华声在线
//版式:太白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