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评医 ▏医共体好不好,不能自说自话!

2020
05/24

+
分享
评论
基层医改思考者徐毓才
A-
A+

13251590275234580

作者:徐毓才

本来,不想谈医共体。

因为总觉得这个东东就是一个抓手,根本还在于强基层,也就是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至于用什么办法、手段去,也许并不一定非要搞医共体,医共体也并不一定就是好办法,也并不一定就能行,而且,这办法到底好不好成不成行不行还没有几个货真价实的经得起“问”的样板。至于目前媒体报道的所谓的模式、样板,大多是某些人的自说自话,也是某些部门的政绩需要。作为清醒的人还是要继续保持清醒点好,可以不评价,但不能瞎起哄。

本文所用的对医共体的评价和评价标准均来自正规文件。 

紧密型医共体也是在探索中诞生的

2017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印发。

指导意见指出,强基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仍面临基层人才缺乏的短板,已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和深化医改的重要制约。

开展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基于此,指导意见提出要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组织模式,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

对于县域医疗共同体,指导意见的“规划”是,重点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实践中发现,很多医联体、医共体并没有发挥预期作用,分析原因在于“体”内缺乏一个“联系紧密”的利益机制。

于是2019年5月,国家卫健委又下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

是年9月,经各县自愿申请、地市级和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国家确定山西省、浙江省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北京市西城区等567个县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86711590275234740

医共体好不好,要关注几个核心指标

那为什么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

根据文件,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提出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底,在500个县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

与此同时,还提出了一个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方案对于建设目标更为具体的指出,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合理控制,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

如今,到2020年底已经有且只有7个月时间了,不知道那两个省567个县区推得如何?

如何呢?怎么评价呢?有这么几个指标应该是核心指标。

反映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的指标

包括外转病人数量减少,比例降低,县级医院合格专科增加(合格是指专业人士和患者认可),县域就诊率(不好统计,建议使用县域内住院病人人次数占比)上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建议使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人次比)增加(达到65%左右)。但特别不能忘记的全县年住院率必须下降,最起码不增长,否则就说明诱导住院或预防工作出了问题。

反映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的指标

次均住院费用不增加或增长幅度在预计范围内,医保报销比例增加幅度与医保资金增幅同步,。

反映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合理控制的指标

一是群众住院费用自付比例降低,实际自付费用不增加或有减轻,注意:是实际自付费用而不是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上升,也不是次均费用不增加或减少。

反映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的指标

是群众按照就近就医原则,自愿选择附近医疗机构就医,对于超出服务能力的疾病自愿实施转诊。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有序”,这种有序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通过某些行政强制手段而形成的。

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的指标

看门诊日志、住院病历,访病人;专家评价。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拿临时下派的专家做了几台手术来充数。

1301590275234804

由谁评价是关键

我们很多工作做的好不好,通常都是自说自话,要么是实施医共体的医疗机构自己说,要么

就是负责这项工作的有关部门说,总之都是自己评价自己。这么评价,哪有不说好的?!

建议,一是深入访谈,问问最底层的知情人,让他们愿意说实话说真话,有可能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普通干部职工,有可能就是附近群众和就诊患者;二是问问“说好的人”两个问题:如果他们有病了,愿不愿意在基层看;如果要他们去基层留在基层,他们愿不愿去愿不愿意留下来。

如果,他们自己有病了,不愿意在基层看,要他们去基层留在基层,他们不愿去不愿意留下来,那说的再好都是忽悠人的。

当然,期待医共体能结出正果,也不枉有些人废了这么多心机。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共体,老徐,▏医,县域,基层,医疗卫生,医共体,指标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