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病毒最近的人……

2020
05/23

+
分享
评论
福建卫生报
A-
A+
向最美的逆行者致敬!

在抗“疫”战场

他们的战场不在最前线

却是离病毒最近的人

是走在刀尖上的抗疫侦察兵

他们就是来自厦门医学会检验学会的

抗疫“检验人”

63871590188897780

跑在全省前列的厦门“检验人”    

春节前,厦门医学会检验学会接到通知,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率先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01  

任务一下达,厦门医学会检验学会主委、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主任洪国粦和副主任黄朝阳马上召集PCR实验室工作人员布署,与PCR室逯晓辉组长一起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要求、质量可靠且能快速报告的仪器和试剂品牌。

17311590188897830

02  

仪器调试、试剂性能验证、检验流程的安排、工作细则的拟定,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仅用两天时间,2020年1月22日,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成为福建省医疗机构第一家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检验科。

03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建立后,洪国粦和黄朝阳带头,每日到岗指导工作,除夕夜,两人更是在实验室与组员一起度过。

04  

为了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保证医务人员“零感染”,厦门医学会检验学会委托前任主委张忠英(现任厦门弘爱医院检验科主任)和学会常委兼秘书长谢华斌(现任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检验科主任)两人,依托所在医院拍摄了《新冠疑似确诊筛查外送CDC规范和院内发热病人样本转运规范》的视频。

“很实用,大家依照这两个操作视频可以很好地学习,规范运送流程,降低感染风险。”主任委员洪国粦点赞说。

厦门医学会检验学会副主委、厦大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杨天赐介绍说,疫情以来,厦门医学会检验学会的检验人员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如今,厦门已在各区建立了23家符合条件的实验室。

迎难而上的“最美战疫家庭”    

记者初见到张彧梅,她的脸上还有被口罩压出的多处红印痕,张彧梅作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管技师,除夕就开始承担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任务。

34511590188897872

2月6日起前往定点医院支援核酸检测工作,她和同事每天做两批实验,在岗超过12小时,五天瘦了8斤。

随着筛查的核酸检测标本数量越来越多,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一天要接收1000多份的核酸检测样本和1000多份的抗体检测样本。张彧梅和她的同事们经常一天要检测七八百份核酸样本。

72431590188897913

张彧梅的丈夫李偈是厦门市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夫妻俩共同坚守在抗疫一线,经常没法回家,两人便将9岁的孩子送到岛外的奶奶家里。

张彧梅休息的时候去看孩子,也只能在家门口远远看着,儿子对她说:“妈妈,你为什么都不抱抱我,你不喜欢我了吗?”看着儿子满脸委屈和困惑,张彧梅忍住泪水,还是站在离儿子一米开外,主动与儿子隔离。“有时觉得挺对不起孩子。”张彧梅说。

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检验人”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是本次疫情两家省级定点救治医院之一,厦门市大量高度怀疑为新冠肺炎患者的呼吸道标本都被送到PCR实验室。厦门医学会检验学会的许多委员都奔赴杏林分院支援。 

在检测过程中,检验人员必须与标本密切接触,样本要经过转运、消毒、登记、灭活等多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被感染的风险,可以说,他们每天都与死神擦肩而过。

为了减少更换防护服,检测人员必须尽量少上厕所,不敢多喝水;三级防护下工作体力消耗极大,按规定每工作4小时必须休息,但他们都默默忍受着不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家尽可能延长工作时间,平均工作时间都超过12小时。 

98281590188898109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游章友、郑彩琳

通讯员:黄翔

编辑:加士伯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冠状病毒,检验科,病毒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