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了解植物神经紊乱
现代社会上人们面对着各种的压力,有来源于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使自己的身心得不到放松,从而导致精神状态不佳。那么中医怎么看待精神疾病呢?
张从正在所著《儒门事亲》一书中明确指出:屈无伸,怒无泄,心血日涸,脾液不行,痰迷心窍则成心风。这里的“痰迷心窍”的痰,显然是由一种长期的精神因素,引起的脾功能失调,转精为痰,进而作为病因,引起精神症状。
这现象是长期受到打击,抑郁,有怒气无处发泄等因素,造成了“痰迷心窍”,身体么有宣泄口,所有的东西都存在体内得不到释放,最终引起精神出现问题。上篇文章,我们提到,长期精神有问题,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
植物神经紊乱后,引发的身体各种不适,体不健,精不振,神不明。这就造成了一个死循环,身体表现会越来越差。
人体如果受到长期的不良精神刺激,或遭受到突然猛烈的精神创伤,造成了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超过了人体正常的生理耐受程度,则会引起棘突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即所谓的“内伤七情”。《灵枢•寿夭刚柔》说“忧恐愤怒伤气,气伤脏则病脏”,清代著名学者沈金鳌说“大怒大喜,大忧大惊,以致失神之为患也”。
之前的一篇文章提过,植物神经系统里有一个肠胃植物神经,这肠胃植物神经紊乱就是上述的“内伤七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毋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是说,盛夏天气炎热,万物繁荣,枝茂叶盛,生气勃勃。而且夏日昼长,养生者应当早起锻炼,不宜懒惰。不要怕日晒,应坚持不懈,运动锻炼。民谚有“夏练三伏”之说,也是符合人体适应夏季长养规律,坚持体育锻炼不停止,才能长功夫的实际情况的。《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此理。
夏季,暑湿当冷。“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因于湿,首如裹”(《素问•生气通天论》)。夏天暑湿偏盛,伤于人则易导致阳气外泄,气阴受损,故使人气虚乏力,困重头昏。所以这个季节应该注意防暑。虽说“夏日炎炎正堪眠”,但还是要振作精神,注意劳逸结合。
夏季是防暑、避暑,却不可贪凉,大热暑日,不可睡卧于阴凉多风之处,否则极易为寒邪所伤,罹患夏月伤寒。现代“ 空调病 ”很多属于夏月贪凉所致。
中医认为,夏属火,气通心,所以夏季有慢性病的病人,特别是 心脑血管病 的人,夏天应当多加注意,即使患感冒,亦可能由肺而转至影响心脏,乃至于危及生命。故于盛夏之季,更宜服用益气强心,化瘀通脉,扶正祛邪的药物,以防护心脏。民谚有“东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之说,夏天吃姜,不仅可以暖胃,符合中医“春夏养阳”之说,而且可以振奋心阳,有助于对心脏的防护。
广大的朋友们,注意自己的身体,多运动,多进行户外活动,让自己的身体得到宣泄,不要让自己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这样有了健康的身体,生活才能更愉快。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