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注意,6月1日起这项法规对你有影响

2020
05/22

+
分享
评论
丁香人才
A-
A+

两会召开、疫情进入「下半场」、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正式施行、加重对伤医者的量刑......6 月的医疗圈,有很多变化正在发生。

其中,《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正式施行是医疗行业管理者以及从业者最为关注的一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以下简称《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将于 2020 年 6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意义非凡,对我国今后卫生领域秩序的建立有着重大引领作用。意味着国家正在通过立法加大对基层医疗的扶持,逐步建立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制度。

采取定向免费培养、对口支援、退休返聘等措施,加强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执业医师晋升为副高级技术职称的,应当有累计一年以上在县级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经历。对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在薪酬津贴、职称评定、职业发展、教育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方面实行优惠待遇。

提及基层医疗,人才来源、工资待遇也一直是基层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基层医生的人才来源不足,而且「留不住」

2019 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 2019 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32 号)》,计划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订单定向免费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共计 6700 人,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中医学、蒙医学、藏医学和傣医学。这是自 2010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启动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以来连续第 10 年开展此项工作。

农村订单定向生一直是基层医疗人才的重要补给来源,但「留不住」的问题却一直存在。

2. 不是基层留不住人才,而是基层条件留不住人才

虽然有农村订单定向生这样的政策在施行,但是基层医生人才「留不住」的问题并未很好地得到解决。

已有不少专家建议,想要留住基层医生,必须要提高待遇。完善基层医务人员激励政策,提高全科医生收入,扩大基层全科医生高、中级岗位的比例。越是基层或偏远地区,全科医生的收入应该越高。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待遇提升迫在眉睫,多地已开始采取积极的行动提高基层医生的薪资待遇。

在 2019 年 11 月,国家卫健委就已经发布《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 2020 年 2 月底前,各地要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有关政策。

该政策措施发布后,全国已有不少地区开始积极响应。

1)河南:累计工作 25 年以上的执业医师可直接申报副高

按照计划,提高基层医生待遇。职称评聘向基层倾斜。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在社区、乡镇累计工作 25 年以上的执业医师,凡是符合申报条件的,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可以直接申报基层副高级职称。

建立基层医生生活补助制度。对在乡镇、社区工作的基层全科医生发放岗位津贴。基层全科医生收入不低于当地县级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平均收入水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获得收入的 70% 以上可用于团队内部分配。

2)深圳:基层中医全科每人补助至少 25 万

今年 3 月,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深圳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 年)的通知》。

《通知》在个人补助上给予强力扶持。鼓励社康机构招录中医全科医生,每人生活补助不少于 25 万元,分 5 年等额发放。

强调规划引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提升中医「治未病」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空间,提高社康中心中医高级职称岗位总额及比例。

3)四川:基层中医药人员可转正、给补助

4 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建立对乡村基层中医药人员的补偿机制,加大对乡村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扶持力度。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中明确中医医师比例。

为鼓励中医药人员能进入基层,留在基层,《意见》提出,推进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乡管村用」,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 20% 以上。

除了这些政策,分级诊疗制度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着重要意义。

1. 确认定位:中间枢纽

长期以来,三级医院由于拥有资源上的优势,形成了对卫生资源、优秀人才、患者和医疗费用的虹吸效应。在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下, 广大基层医院的发展迎来了一次契机。二级医院主要承担「承上启下」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的职责,一方面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危重急恢复期患者,另一方面提供对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

2. 做好「差异化」

近年来不少二级医院在脑卒中、心肌梗死、肿瘤康复等领域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和三甲医院形成了差异化的学科设置的同时,还方便区域内的老百姓就近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 做好「整合」和「下沉」,提升基层首诊能力

建立区域紧密性医联体,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将区域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一级医院纳入统一管。把医院的信息化系统下沉到下一级医院,把它转化成医院的一个科室进行运作管理,有利于提升基层首诊能力。

提倡提升基层医生待遇、推进分级诊疗,这些举措是否可以真正让基层医院有更好的发展?基层医生的就业环境,是否因此得到改善?

1. 基层医院依然面临「人才荒」的困境

根据《2019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 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 737.5 万人,占比 6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96.5 万人,占比 32.2%。

2017 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 697.7 万人,占比 59.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82.6 万人占比 32.6%。

对比 2017、2018 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的占比并无提升,反而略有下降。

2. 基层医务人员薪资水平并无显著提升

2019 年 9 月 10 日,国家卫健委在广州召开「基层医改相关典型经验」发布会,表示将全面推行「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结余 60% 用于奖励性绩效,进一步完善基层机构绩效工资制度。

简单地说,国家财政补助基层医疗机构外,允许实行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假设一街道卫生院去年结余 200 万,就要拿出 120 万给职工绩效奖励,若有 24 个编制职工,每人就能拿到 5 万绩效奖金。

然而真实情况是:在 2018 年 9 月,甘肃某卫生院 3 位临床医师就拿到了超过 1.9 万元绩效工资,其中最高的达到 2.1 万余元。

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但更多地用于完善基层卫生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真正到基层医务人员手中的工资,就无从而知了。

与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平均收入水平相比,基层医院收入仍有一定差距。以北京市为例,2012 年全市社区卫生人员平均收入为 7.6 万元,而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平均收入为 14 万元。

3.「向下看看」,机会可能会更多

这些年来,公立医院不断扩张、民营医院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多点执业、医联体、医共体的建设,编制缩减、使医生流动越来越频繁,但似乎医生只是向上流动,而这种结构性失衡传导到基层就愈发严重。

面对竞争激烈的大医院,求职者不妨关注一下基层医院。和大医院相比,基层医院的门诊量、夜班相对来说会轻松一些。小城市的生活成本也没有一、二线城市那么高。

丁香园站友@烧饼歌王曾表示,本科学历,毕业后就回县城医院工作了,被领导同事看中,成为了科室的骨干力量,个人感觉还不错,在县城房价不贵老婆也好找,现在买了房子生了女儿,一切都充满了动力和希望。

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地区能颁布切实措施,真正提升基层医生的薪资待遇。也希望更多的求职者可以不把目光仅聚焦在大医院上,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基层,法规,医院,医疗卫生,医生,中医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