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末夏初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家长又开始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学校、游乐场会不会被传染,时常有妈妈因为孩子幼儿园晨检时发现口腔内有小红点,就开始紧张是不是得了手足口。
0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顾名思义,手、脚、口腔内都出现了小疱疹,通常伴有发热。这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多见。疹子像芝麻粒大小,常出现在手足心,屁股蛋儿也常有,有些还出现在手足背,膝盖,肘部,通常不疼不痒不留疤。
但这些小疹子并不是一下子同时表现出来,有些小朋友就诊时表现典型,当即就可以确诊,有些小朋友上午因发热就诊,查体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血象也大致正常,晚上说嘴里疼,发现有了小疱疹,以为是疱疹性咽炎,第二天又发现手脚屁股蛋儿出了疹子,这时才可明确。
那些口腔中先发现小红点的,观察期间有的自行消退,有的变成小红疱,出现疱疹性咽炎或手足口病的表现,这些都需要密切地动态观察。
有些小宝宝年幼不会表达,但是口水增多了,因为嘴里疱疹而导致吞咽疼痛,本能就会拒绝吞咽而引起口水外流了。
02
得了手足口怎么办?
得了病的宝宝就不能上学或者去幼儿园了,因为这个病毒太有“门路”了,既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直接传播,又可以通过手、玩具、物品等间接传播,所以患病的小朋友要居家隔离。
手足口病的发烧一般不太严重,以中低热居多,少数高热,对症服用退烧药即可,不必服用抗生素。口腔疱疹初期通常不太疼,但随后疱疹发起来就疼痛明显了,好像嘴里长了好多个溃疡,因而影响进食及情绪,通常持续2~3天,后期疱疹发白,但不太影响进食了,绝大多数患儿一周左右可自行缓解。
生病期间最主要的是观察精神状态,如果宝宝看起来跟平时差不多的样子,家长就不必过多的担心,只需对症,静待病愈。如果精神状况不好,萎靡不振,反复高热,头痛,呕吐,嗜睡,甚至出现惊厥,就需要及时就医。
饮食上要清淡,不吃酸的、烫的食物,以免刺激受伤的粘膜,加重疼痛。可以喝奶,吃些温吞吞的粥、汤面之类。
有个小经验要分享给家长:对于因疼痛明显而严重影响进食的宝宝,饭前可以吃一两口冰激凌,大些的宝宝可以含个小冰块,冰镇一下,可以使痛感减轻,借机给宝宝喂进食物,但需注意不要吃多,引起腹泻就得不偿失了。
03
孩子会传染大人吗?
多数成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隐性感染已获得了抵抗体,而不发病。当然少数人也会被传染的。
04
手足口病得过之后还会再得吗?
这是很多家长常问的问题,答案有些遗憾:会的。有些小朋友去年得了,今年又得,甚至一年得两次的也有。皮疹的样子和病情轻重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低烧,有的高热。这是因为不同的病毒,同一病毒的不同亚型都可以引起发病。
05
如何预防?
疫苗是控制疾病暴发流行和减少重症,降低病死率的最有效措施,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对于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达90%以上。建议6个月~5岁的孩子应用。
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幼儿园、学校这类人群聚集地,是容易引起疾病传播的地方。家有两位宝宝以上的,相互传染的也不少见。比如上次幼儿园的老二会传给小学的老大,今年小学的老大又传给了家里或幼儿园的老二。
所以,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人群聚集,必要时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开窗通风等。这类病毒对胃酸有抵抗力,对酒精也有抵抗作用,但是对高温、紫外线等敏感,所以不宜吃生冷食物。
因为疫苗是针对能够引起严重感染和致死性的EV71而研制的,对于引起普通症状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没有防护作用,所以并不是说打了疫苗就不会得这个病了。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