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年监测量全省第一!手术中“读懂”神经信号的神秘人……

2020-05-20   河南省医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向新技术还有白衣天使们致敬!

省医技术

F42手术间里

无影灯如同向日葵般低垂着

几名医护人员围着手术台各司其职

滴滴哒哒的仪器声中

夹杂着磨钻的声音

一场治疗面肌痉挛的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正在进行

 距离手术台约两米的一角

有个独立的工作台

两名身穿手术衣的“绿衣人”

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波形图、数据参数

这些内容的一丝变化

都能牵动她们的“神经”

此刻

她们正在利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

实时监测着患者的神经动态

这台手术的效果如何

以及术中患者的神经是否受到损伤等

全藏在波形图里

01  幕后英雄

陈雨、魏延丽就是这样的“绿衣人”。

12411589930537860

术中监测

她们紧紧盯着监测仪屏幕上的波形图,目光虽未落在手术台上,但心全在患者身上。

乍一看,还以为她们是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麻醉医生,其实不然,她们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医师,在这场手术里举足轻重。

手术台上的患者是一名52岁的女性,因患左侧面肌痉挛,导致左脸总是不自主地抽搐,需要手术治疗。

医生解释,面肌痉挛是由于颅内一条血管甚至多条血管因先天或后天因素压迫到了面神经,造成面神经异常兴奋所致的疾病。

14401589930538071

手术的原理是找到压迫面神经的责任血管,并将其与神经分开,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暴露手术视野后,主刀医生在显微镜下对面神经走形区进行仔细探查,寻找责任血管。

与此同时,陈雨、魏延丽的工作也进入了关键环节。此刻,她们眼前的屏幕上正呈现着侧方扩散波形图像,这是面肌痉挛患者特有的波形图,正常人的面神经测不出类似的波形。

所以,只有主刀医生找对责任血管,将其与面神经分开,该波形消失,才说明手术成功,预示着患者术后效果良好。

显微镜下,主刀医生聚精会神地探查,发现压迫面神经的血管后,将其轻轻拨开。可神经监测医师提示,侧方扩散波并未消失,这证明压迫面神经的血管不止一条,还要接着寻找。

主刀医生继续探查,终于发现了另外一条血管,将血管轻轻挑开后,侧方扩散波消失,重新放下血管,波形立即出现,责任血管找到了!

70341589930538118

术中监测

换做以前,没有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时,医生在术中判断哪一条是责任血管以及是否找全责任血管,需要尽量探查,全凭经验,缺乏客观证据,导致术后疗效参差不齐。

同时,因为面神经和责任血管关系密切,听神经又与之相伴而生,手术还容易误伤面神经、听神经及脑血管,造成患者术后出现面瘫、耳鸣、听力下降、肢体瘫痪等并发症。

所以,整场手术里,神经监测医师不但要帮主刀医生判断是否找对、找全责任血管,保证手术效果,还要同步“保护”患者的面神经、听神经以及脑血管的功能。

术中,主刀医生每操作一步,她们都会通过多种技术实时监测患者神经功能,一旦波形图有异常,她们会立刻报警,避免神经功能受到损伤。

如此紧要的术中神经监测和保护,多年前就成了许多神经外科手术的标配。

37831589930538194

02  最佳搭档

D25手术间,一台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即将开展。

医护人员正在进行术前准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医师魏飞彪、张梓铭分别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沟通完手术和麻醉要点后,又再次查看了患者病历,对心中成形的监测方案已有了九成把握。

他们还要再仔细询问一下手术台上的患者有无放过心脏支架、起搏器等,以确保患者没有神经电生理监测的禁忌症,保证实施联合监测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45801589930538345

术前电极安放

随后,待患者麻醉后,他们根据确定的监测方案将监测电极先后安放到患者的肌肉、神经表面、头皮等部位,连接并调试好监测仪器。

36561589930538393

连接线路

紧接着要做的,就是神经监测医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们要在手术正式开始前,测定出患者的神经功能基础波形,并制定报警阈值。

“只有事先做好基础波形,术中,被监测的神经稍有异样,就会通过波形反应出来,我们才能在基础波形之上察觉危险,及时报警,使神经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魏飞彪解释。

手术很快进入步步惊心的环节,主刀医生在畸形的椎体上放置螺钉,极易损伤神经根和脊髓,而用固定棒矫形时,原本弯曲的脊髓很可能会在牵拉旋转的过程中出现损伤。而这些损伤的后果就是术后患者肢体疼痛、瘫痪、大小便失禁。

23361589930538441

术中监测

此时屏息凝神的不仅有主刀医生,还有神经监测医师。

“神经根受到扰动,请主刀医生注意调整钉子位置!”

“触发肌电图无动作电位出现,钉道安全!”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波幅下降,注意脊髓功能!”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医师的每一次提示,都直接决定着手术的动向。

突然!屏幕上的波形再次有了异动!张梓铭快速判断出这是由于术中患者出血过多,血压降低造成的假阳性变化,无需报警。

因为术中患者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麻醉药物等都会导致波形异动,而快速、准确判断波形变化原因是真阳性还是假阳性,也是神经监测医师的基本功之一。

841589930538535

就在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时,监测仪器上的双下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波形突然消失了!这意味着患者脊髓受到损伤,有下肢截瘫的可能。

神经监测医师向主刀医生报警后,手术当即停止!手术团队即刻采取应对措施。直到半个小时后,波形图恢复,危机解除,手术才继续进行。

“关键步骤结束后,患者各项监测参数正常,神经功能良好!”听到魏飞彪的提示,手术团队悬着的心才算放下了。术后,患者的脊柱畸形不仅得到了矫正,神经功能也保护完好。

35171589930538671

术后随访

一场神经危机被“守护人”顺利化解。

“对手术中易受损伤的神经进行监测,减少手术造成的不可逆性神经损伤,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作用之一。”张梓铭解释,该技术还能对手术中不易分辨的神经组织进行鉴别和定位,为主刀医生分离、保护神经组织提供帮助。另外,在某些手术中,该技术可以判断手术效果及患者的预后,甚至能帮助判断麻醉深度和患者生理状况的变化。

64951589930538726

目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已经在神经外科、脊柱脊髓外科、骨科、神经介入科、手外科、甲状腺外科、耳鼻喉科、心外科、儿科、妇产科等多学科领域中运用。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会根据手术特点,针对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监测方案,联合应用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自由描记肌电图、触发肌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皮层功能区定位、各种反射监测等多种不同技术,实现协同、精准保护神经的作用。

6461589930538775  

用电生理探头进行脑部功能定位

为了让该技术为更多外科手术保驾护航,2016年,神经电生理科一支独立的小分队在科主任李六一的带领下,从门诊“走进”了术中,专门负责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工作。

该团队从规范开展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以来,监测例数逐年攀升,由2017年的223例升至2018年的645例,再到2019年的993例,年监测量位列全省第一。

这支专业队伍在监测患者的规范化程度,监督术前、术中和术后等数据采集、处理以及质量管理方面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就在去年,在长期的经验累积中,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也成功开展了一项无线远程操控下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中多模态神经电生理监测新技术,填补了我省的空白。

作者︱梁雅琼

美编︱梁雅琼

责编︱胡晓军 秦基石

关键词:
监测量,神经,信号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