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血液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
50岁的郑英香静静地躺在床上,
一旁连接她手上血管的血液分离机
正在进行采集和分离。
采集完成后,
一袋“生命种子”将跨越千里,
在第一时间运往省外,
为一位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她的19岁儿子站在一旁,
欣慰地看着母亲。
据了解,
她是福建省第257例
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为履行5年前的承诺 疫情期间配合检查4次
今年50岁的郑英香是福州人,在福建省人口计生科研所工作。她几乎每年都参加省卫健委统一组织的献血活动。捐献造血干细胞,源于五年前身边人的经历。当时,郑英香一位同学的孩子得了白血病,病情凶险。
“当时我想着,如果我有机会,一定会捐髓救人。”2015年10月13日,郑英香在福州五一广场的一辆献血车上献血后,听了工作人员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介绍后,决定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去年9月9日,她接到了来自福建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她,她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询问她是否同意配合捐献。“隔了五年时间,差点忘了这件事。”郑英香笑着说。秉承着尽己所能帮助别人的初衷,郑英香回复道:“我愿意”。
经过血样的二次比对,配型成功。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捐献前的各项检查一再耽搁。
2020年3月,在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安排和陪同下,郑英香终于完成了捐献前的4次体检,还做了地中海贫血和传染病的专项检测。
当3月25日完成最后一项检查从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走出来时,郑英香松了一口气:“这事儿一波三折,所幸均顺利通过。我怎么折腾都没关系,只求尽量不耽误患者治疗。”
19岁儿子:我以后也要捐献造血干细胞
今天上午,郑英香的儿子和她的闺蜜也在病房里静静地陪着她。儿子陈宪中目前在澳门读大学,因为疫情的关系目前待在家中。
小陈说:“爸爸出差,没法赶回来,我就多照顾妈妈一点。”
“动员”期间的郑英香有点腰酸,小陈每天晚上就给妈妈按摩,缓解疼痛。
他说:“知道妈妈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后,我也上网查了很多资料,了解到捐献对捐献者的身体没有影响。陌生人之间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概率只有十几万分之一,既然配型成功,就捐吧。如果有机会,以后我也想捐。”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可以治疗恶性血液病、部分恶性肿瘤、部分遗传性疾病等75种致死性疾病。疫情期间,福建省共有6人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陈坤
通讯员:薛昀
编辑:小枫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