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气管导管拔不出来,怎么办?

2020
05/18

+
分享
评论
米勒之声
A-
A+
术后气管导管拔不出来,怎么办?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气管拔管是全身麻醉的重要收尾阶段,它并不仅仅是插管过程的逆转,而是从受控制到不受控制的情况转变,因为拔管时的情况往往不如麻醉开始时有利。   

先看一个病例  患者,女,56岁,ASAⅡ级,因重物压伤致骨盆骨折,经后入路行右髋髂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入室:血压140/96mmHg,心率105次/分,呼吸16次/分,血氧饱和度98%。 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mg,舒芬太尼20µg,依托咪酯20mg,罗库溴铵50mg。后放入加强型带套囊气管插管 (ID:7.0) ,至门齿23cm。 麻醉维持:静脉泵注1%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吸入2%七氟醚。手术历时2小时,术毕送入复苏室。 患者意识清晰,自主呼吸、肌力恢复后,予吸痰,撤掉套囊气管导管连接管,在拔出气管导管2~3cm后,气管拔出受到阻力,旋转后稍用力,仍不能拔出。 

反复尝试3次后,患者出现呛咳,静脉推注40mg丙泊酚后,将气管导管稍往声门下送,无障碍,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经鼻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近声门旁无水肿和血肿,并确认气管导管仍在气管内。 此时考虑是气囊内残余气体所致。随后剪断套囊连接管,仍不能拔出。后用5ml注射器针头戳入连接管,试图抽出套囊气体,有少量气体被抽出。再次尝试仍然不能拔出。 失败多次后,麻醉医师准备好高频喷射呼吸机备用。期间患者又出现呛咳,呼吸逐渐恢复,随后再次尝试转动气管导管,气管导管成功拔出,拔出后发现气囊内少量气体剩余。 待患者完全清醒,肌力恢复后,生命体征平稳,观察30分钟后送入病房。术后随访患者无声音嘶哑、进食困难等,麻醉过程无记忆。   

为什么会出现拔管困难?  

在临床麻醉工作中,很多麻醉医生往往对插管困难给予高度的重视,而忽视了拔管困难的风险。 比如上文的病例中,虽然麻醉医生遵循了拔管的指征,但由于没有规范操作,导致气囊没有将气体全部排出,而且7.0的加强型气管导管对于该患者偏大,大大增加了拔管的风险。 此外,术后拔管困难还与声门或喉水肿,喉痉挛,鼻胃管打结,痰液黏稠、血液结痂附着导管壁,套囊形成皱褶隆起无法复张,颈部或头部手术时导管被固定等因素有关。 总之,当我们遇到拔管困难时,要考虑各种可能因素和是否有手术因素的影响,以避免粗暴拔管带来的损伤。在麻醉实践中,拔管困难很少导致严重后果,但暴力拔管却与患者的死亡直接相关。  

如何预防和处理拔管困难?  

首先,拔管要 符合拔管指征 ,并且 避免在浅麻醉下拔管 。因为在过浅麻醉下拔管,很可能会发生喉痉挛而将导管夹紧,导致不能顺利地拔除气管导管。 其次,在拔管过程中要按常规 用注射器回抽给套囊排气 ,套囊中的气体如果没有排尽将无法通过声门导致无法拔管。 再次,拔管的时候可以 在导管内放入引导管 ,作为给氧或再插管的内引导。同时,还可以 应用激素 来预防和减轻喉头及声门水肿对拔管的影响。 

最后,我们在 拔管前最好先评估患者的情况 ,对于拔管会出现通气困难、拔管困难的患者,要提前准备好抢救工具。 并且,在这全过程中,一定要保证 动作轻柔 ,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最好以导管的弯曲度顺应性拔除,以减轻对声带的刺激。 而在我们遇到拔管困难的时候,可以 先判断下套囊的排气情况 。如果套囊的气体没有完全排尽,那我们可以通过注射器回抽气体的方法,待管子有明显松动后,再顺势拔管。 但如果气体已经排尽,导管依然不能拔出的话,最好进行 可视喉镜或纤支镜检查 ,明确原因后再进一步处理,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能盲目用力。   

参考文献: [1]钱玉莹,王祥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拔管困难2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5):649. [2]赵雅梅,尹加林,鲍红光.全麻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困难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5):460. [3]郑建武,蔡渊斌.全麻气管插管术后拔管困难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5):459.

免责声明:

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         END—         

 米勒之声编辑部 米勒之声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连接管,导管,拔管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