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993年5月17日,世卫组织 (WHO) 将 “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此后,由加拿大教授和社会活动家Louis-George Tin先生倡议并得到国际同性恋组织ILGA 的支持,自2006年起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国际不再恐同日”。
国际不再恐同日(简称IDAHO或idahomophobia)旨在希望唤醒世人关注对同性恋的恐惧,因性倾向及性别认同而产生一切加在肉体上及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对待。
严格来讲,人类的性取向有四大类,受环境及基因多重影响,同性恋最少(5%),无性恋略多(10%),双性恋与异性恋最多。但人类历史上对于同性恋的恐惧和暴力由来已久。对同性恋进行治疗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而因同性恋受到治疗和迫害的优秀人才更是比比皆是。
讽刺的是,2019年9月4日,美国同性恋治疗中心创始人McKrae Game宣布出柜!此前,他已经持续二十年投身于同性恋矫正治疗。出柜后他称“同性恋矫正只是一个谎言和诈骗广告”。
对同性恋不再恐慌,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也可能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
但与此同时,人们应该越来越正视大众对同性恋的认知改善后所面临的新的问题。比如,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数据能够了解到,艾滋病在我国的同性传播占比已经从2006年的不到5%,飙升至2015年的28.3%,而这个数据在美国,更是恐怖的达到了83~92%。(这里面统计的数据一般指男同或双性恋)
男同艾滋传播,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看问题一般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一方面我们会宣导不要歧视同性恋;但另一方面,也需要被维护权益的人群自觉提升安全意识,这是一个社会学问题,而非针对某个群体。
综上,同性恋群体在解决了“污名化”之后,其实才是刚上路而已。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