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了了,伤口“发痒、流水”,是感染了么?
患者一
这个胸腔镜肺手术,伤口虽然小,可是还是有孔啊,尤其这根粗管子的伤口能长好么?
患者一
我这伤口奇痒无比,这不,来看看是不是发生感染了呢?
患者一
我也是来看有没有问题的,怎么流水不止啊?估计坏事儿了!
......
胸部手术后,或多或少、或深或浅会留下一些伤痕,令人难以“忽略不计”,如果遇到“发痒”“流水”的情况,又要害怕一阵儿?
今天小编就教大家,对待伤口“发痒、流水”问题,如何恰当地做到“淡然处之”又“高度重视”。一起看看吧!
现在的胸腔镜微创手术一般仅在胸壁上打1-3个长2厘米左右的小孔,切口小、伤口愈合较快,术后7-10天基本可以拆线,也有的不需要拆线(缝合用的是可吸收线)。
引流管口周围的皮肤,因受异物刺激较大,切口周围皮肤生长可能相对缓慢且易坏死,导致切口瘢痕愈合,而留下疤痕(所以华西医院尽量细管化或尽快拔出引流管),多数切口都会在拔除引流管后三周内愈合。
如果在伤口愈合过程中有红肿、发热、渗液,说明伤口出现了感染,需要及时的拆除表面的缝线,然后加强伤口换药或切开引流等处理。
小贴士
手术伤口愈合过程中感到发痒,这是正常现象。伤口的愈合其实是新生组织填充的过程,这种新生的组织叫结缔组织(幼稚阶段),即新的肉芽组织。手术时皮肤的神经末梢也被切断了,新生的血管和神经都要长出结缔组织,这些血管和神经特别密集、挨挨挤挤。神经组织的再生能力较低(人体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各不相同),新生的神经末梢易受到刺激,由于此时功能尚不完备,于是感觉模糊,产生了骚痒感(如果是表皮层的伤口,神经不会受到刺激,其愈合过程就不会出现瘙痒感)。一般出现在伤口愈合后期,这也往往预示着伤口快长好了噢!
问题没有,但还真被你说对了,只是筋搭错了!
敲黑板:因此,这种发痒随着伤口愈合会自然消失,不必做特殊处理,但不宜搔抓、衣物摩擦、热水烫洗伤口。如因出汗等原因骚痒感难以忍受,可遵医嘱涂抹抗炎、抗过敏的药膏;或用中药煎汁内服、外洗;必要时红外线照射;同时注意饮食调节。
小贴士
那么就来看看肉芽组织形成和伤口愈合的过程。
手术伤口愈合分为三个阶段:
01 第一阶段
急性炎症期,在手术之后伤口内部会有少量的渗血、渗出,并且有炎细胞的聚集,表现为伤口有局部的红肿;
02 第二阶段
细胞增生期,主要是成纤维母细胞和新鲜的肉芽组织的形成,从伤口底部开始生长,慢慢填补伤口;
03 第三阶段
疤痕形成期,成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蛋白,逐渐形成疤痕组织(疤痕组织会有一定的抗张力,防止伤口进一步的出现裂开等情况,所以不必担心咳嗽导致手术伤口裂开),将伤口填平,也就是伤口愈合了。
所谓“流出来的水”是渗出液,其实是伤口愈合在炎症反应期的表现,简单地说就是皮肤受到损伤后,身体收到信号,血小板、吞噬细胞、白细胞等免疫细胞一起聚集,对侵入的细菌进行杀灭。战争过程中双方都会有死伤,这些死伤的物质最后会以液体渗出的方式排出体外,聚集在伤口周围,就是我们看到的黄色渗液。这些渗液,一方面可以保护伤口,使伤口与外界隔绝,防止新的细菌入侵;另一方面,渗液里的伤口愈合因子,在保持伤口湿润的同时,亦能促进伤口愈合。
正常的“流水”一般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伤口越轻,渗液越少。不同原因的致伤,伤口反应也会大相径庭。如果出现较长时间的“流水”就要考虑是否发生了脂肪液化或继发感染,通常情况下,切口渗液应首先考虑脂肪液化。身体抵抗力低下,重大手术或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出现长期“流水”不止,很可能是继发了感染(我们的胸腔镜微创手术很少因手术本身出现这种情况)。
小贴士
01 切口继发感染的判断
红:注意与肉芽组织相区别):如果伤口周围皮肤出现发红就要注意,那可能是感染的前兆;如发黑、发紫多数是已经发生感染了,糖尿病患者尤其需注意;
肿:轻度肿胀感是正常的,如果触之有波动感或有脓液流出就是感染的征象了,可通过脓液培养找到引起感染的细菌类型;
热:如果伤口周围皮温增高,一定要注意;全身发热说明感染已经扩散,较严重了哦;
疼痛:是伤口都会有痛,但呈进行性加剧时需注意,急性感染一般均有局部疼痛和触(压)痛。
02 红肿热痛的原因
局部红和热是因为组织损伤后,致病菌的毒素及人体组织释放的组胺、激素和血管活性物质等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扩张、血流缓慢;
继而血管通透性和血浆蛋白渗出亦增加致局部压力增加,形成肿胀感;
某些炎症介质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会引起疼痛。
敲黑板:发生继发感染,需及时处理,如抗生素应用、加强换药、或切开引流等。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