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不会大裁员

2020
05/15

+
分享
评论
赛柏蓝
A-
A+

 来源/罗湿兄

 作者/罗哥


第二批带量采购是4月份执行,现在过去已经1个月了,目前还没有听说有或即将有大规模裁员的消息,顶多就是一些小范围的裁员。


估摸各大药企从第一批带量采购中涨了不少经验,已经为第二批带量做了充分的准备,裁员会有,但会很低调。


1 / 裁员成本极高。

对药企来说,裁员损失的不仅是一笔高额的赔偿费,还有很多隐形的成本,像一般外资,养一个代表,每年砸进去的钱得有好几十万,裁员之后,人才走了,手上的资源也带走了,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别看去年P司裁员赔偿N+3,S司裁员N+5,豪气得很,估摸第一次,没得经验,还得体现大外企的气度,现在大概率不会这么大气裁员了。


2 / 带量之后,并非不需要代表推广。

带量之后,不是不需要代表,只是需要的代表少了,像药剂科,医务科,临床主任和院长的工作是必须得做的。


中标的厂家需要重点跟进没列名医院的准入,未中标的,要确保产品不被踢出院外,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引流患者,像贱客网,医联等,还有院外药店的维护。


之前有公司裁撤整个产品之后,又开始招聘负责药剂科工作的销售,工作有点类似KA,确保产品在院,防止产品被踢出医院。


3 / 内部转岗。

裁员费钱又浪费人才,并且其他产品组招聘一个代表的成本是很高的,内部转岗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内部转岗,虽然能够消化的人员有限,但是帮公司留着了真真忠诚或者优秀的人才,多留一个,公司都是挣的。


4 / 产品线合并。

目前产品线合并的公司挺多的,大部分都是心血管和内分泌的合并,据说G司,还要合并肝炎和神经产品线。


产品线合并虽然不能防止裁员,但代表个体的贡献变大了,裁员的人数自然就减少了很多,还能进行资源整合,对推动市场也有一定帮助。


5 / 新品上市或代理产品。

带量采购的产品需要的代表少,但如果同一产品线有新品上市,该产品线几乎不会裁员,如果没有自主研发的新品,一般都会想办法去拿同领域其他公司新品的销售权。


当然,这需要公司在该领域有一定实力,要么在该领域研发能力强,要么销售体系强大。所以,就现在的大环境,选一家有实力的公司很重要。


像AZ心血管,都已经开始代理心韵恒安医疗级十二导联心电记录仪CONX BEP186的国内销售业务,正式进军器械领域。


6 / 合规裁员。

如果通过以上方式还很难消化需要裁员的人数,那就只能想办法合规裁员了。就今年,被合规裁员的代表人数暴增,几乎各大企业都在合规裁员。


管你市场多大,业绩多好,拿过几次topsales,在公司多稳定,甚至有些公司不管你是不是孕妇......但凡查到你账单有点小问题,裁裁裁,不留情面。


今年下发的《关于建立药品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去年财政部、医保局联手对77家药企进行的财税核查。


让企业对合规越重视了,这两年合规团队一下子就壮大起来了,合规要求是越来越严,裁员理由也更充分了...


这么一套下来,哪还有多少人可以裁,今年估摸很难有去年那种大规模的裁员消息。


到现在没啥太大裁员消息,也可能和疫情有一定关系,但该裁的还得裁,只是不会像去年那么轰轰烈烈,今年如果你还被裁拿点赔偿什么的,莫想了,希望渺茫。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药企,裁员,合规,新品,企业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