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指南 | 贷款诈骗
案例介绍:
如今科学技术在升级发展,贷款的套路也已经从骗取持有的资金升级到诱导老年人去贷款,然后骗取贷款。诈骗套路不断升级,老年人防骗知识也要不断升级。王淼律师介绍关于贷款的诈骗案例:
老张接到一个自称淘宝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在店内购买的产品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可以给老张退款,但要按照客服提供的平台退款。很快,客服发来一个链接,称这就是退款平台(其实就是网络贷款的APP)。诈骗者准确说出了老张的姓名、电话和家庭地址取得了受骗人的信任。根据诱导,点击链接后却下载了多个分期借贷APP。诈骗者里面显示的额度是客服自己的可用金额,要求老张将钱全部贷出。实际上就是让老张贷款。扣除应退金额后将剩余款项全部转入骗子指定的账户,或通过微信、网银、ATM机。诈骗成功,骗子断绝和老张联系。
案例分析:
在实名制大背景下,实际上没有个人隐私。个人的电话、姓名、住址由于网购、租赁、打车、共享单车等等早就暴露在使用者面前,处于半公开状态。而骗子通过个人购买记录,骗子掌握了大量个人的姓名、住址等信息。通过核对个人信息,骗取信任。通过老年人对商品质量的担忧,利用老年人爱占便宜的心理,进行蒙骗。利用老年人对互联网、智能手机、网上贷款不太熟悉的漏洞,精心设计了“假退款、真贷款”的骗局。
北京老年人平均至少都被骗过一次以上,资金损失数以亿计。被骗的老年人大多是工薪族,头脑一热,几分钟养老钱、买房钱就灰飞烟灭。通金所、德丰利达、冠群号称保本,保障利息,实际上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律师建议:
贷款是必须要还的,不能以钱是被骗为由拒绝还款,否则要被贷款方追究违约责任。可能因此被法院列为失信人员名单。
1.通过官网核实对方身份(阿里旺旺、拼多多官网客服)
2.不要跳出原平台进行交易。否则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很难留下证据。
3.不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尤其是收费二维码
4.不泄露手机验证码
5.不让授权他人远程控制电脑、手机
6.坚决不转账,不汇款
7.注意学习社会上讲解的防诈骗知识
如果很不幸遇到诈骗,王律师介绍可以根据如下进行报警:
1.首先拨打110报警。
2.在警察在场的情况下,可以给骗子发信息,“某某诈骗犯被判无期徒刑,你自己看着办吧!”
3.马上找当地派出所的照片发送过去,告诉对方自己已在派出所。
4.千万不要自己再跟骗子联系,骗子会编出更多的理由再骗你的钱。
5.保存被骗证据,比如可以通过支付宝搜索“【支付宝安全中心】”进行报案。那里还可以进行诈骗鉴定。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