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过度活动症有什么症状?如何预防?

2020
05/14

+
分享
评论
岳文昌医生
A-
A+
本文为大家介绍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病因及发病率,如何预防、诊断及治疗方案。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

从其名字我们就知道这个病是和膀胱功能密切相关的,主要特点是以尿急为特点的症候群,也就是说它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尿急,常常也会伴有尿频和尿失禁。

13741589379715421

尿急和有尿意的区别是尿急是一种突发、强烈的排尿感,简单来说就是本来好好的,突然来了尿意,并且根本就难以憋住,而正常人有尿意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是现有感觉,并且可以憋一段时间。

尿频是指出现这种尿意的频率过高,正常人日间排尿一般不会超过8次。但是排尿的次数受到很多生理因素的影响,比如饮水过多、吃药以及饮酒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生理性尿频。

尿失禁是指尿液不受控制的流出,尿失禁的类型很多,如急迫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等。而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的尿失禁是急迫性尿失禁,简单来说就是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的患者出现尿急以后如果能够憋到找到厕所再排尿,那就是尿急,如果憋不住,在没找到厕所前尿已经出来了,这就是急迫性尿失禁。

膀胱过度活动症虽然不是癌症等致命的疾病,但是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让很多人生不如死!

1501589379715585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率如何?

总体来说这个病的发病率并不低,2011年我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其总体患病率约为6%,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基本持平,40岁以后是高发年龄段。欧美的发病率比我国要高。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病因是什么?

简单来说这个病的病因不明,具体说明原因并不是非常清楚,因此在不知道病因的情况下也很难做到针对性的预防。

可能的原因可能是与排尿相关的神经出现了异常,或者是膀胱逼尿肌出现了异常,这些因素导致膀胱出现不自主的收缩,从而产生了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症状。其诱因可能和炎症、年龄以及精神状态有关,当然这些都是可能的原因,并不是确定的。

如何预防膀胱过度活动症?

这个病由于病因不明,因此也没有什么特效的预防方法。如果非要预防的话,我个人的建议如下:

  • • 平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 • 如果有膀胱炎、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疾病,建议及时治疗,防止膀胱长时间受到刺激;

  • • 如果有前列腺增生、膀胱颈梗阻以及尿道狭窄等和下尿路相关的疾病,建议及时的治疗原发病,防止长时间排尿不畅导致膀胱功能紊乱。

  • • 如果有糖尿病、脑梗、以及腰椎等疾病,也应该积极治疗相关原发病,减少对排尿神经的损伤。

  • 如何诊断膀胱过度活动症?

    • 首先是需要有症状的支持,也就是严重的尿急、尿频以及急迫性尿失禁等;

  • • 第二步就是需要排除一些其他症状相似的疾病,检查主要有尿流动力学、症状问卷、尿常规、彩超、残余尿以及膀胱镜等。

  • • 排尿日记:我个人比较推荐这个检查,这个需要患者自己去记录,一般连续记录3~7天,记录的主要内容就是每天的液体摄入和排尿情况,包括排尿的次数、每次的尿量,做成一个表格。这个的好处是非常的直观,并且能够为后续的治疗效果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

  • 如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

    关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很多人都会忽视行为治疗,而把希望全部放在药物治疗上。这样是不对的,行为治疗对膀胱过度活动症是非常重要的。

69951589377868851

  • • 行为治疗:调节生活方式,比如减肥、戒烟戒酒戒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和食物,液体摄入合理,不过多喝水,调节情绪,避免熬夜等;训练膀胱,说白了就是憋尿,尽量能够憋到每次排尿在300ml以上。

  • •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M受体阻滞剂,减少膀胱过度活动。

  • • 如果以上治疗都无效,可以考虑往膀胱壁内注射肉毒素或者灌注辣椒素,再或者手术。这属于比较极端的治疗手段了,主要目的就是破坏膀胱神经的敏感性。其他治疗如电刺激等理疗也是可以尝试的。

  • 总体的治疗思路就是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选着一些比较激进的治疗方法。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排尿,膀胱,过度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