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拿东西出现手抖?别大意了,切勿将手抖当小事

2020-05-13   北京仁爱堂微❤bjrat99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经常手抖是怎么回事呢?

你们有过这种经历吗?在生活中经常会遇见有人拿杯子或轻东西时会出现手抖的症状,这是为什么呢?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为什么会“手抖”呢?可能有些人觉得在这种状态下的现象是正常的,所以就算出现这种情况,也没怎么在意。答案可能并不是,拿杯子或轻东西时就“手抖”?别大意了这多半是特发性震颤,特发性震颤它不仅会引起外表和社交尴尬,还会妨碍手完成精细动作,如书写,喉肌受累时可影响发音。

近年来,特发性震颤在我们的视野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杀手。“特发性震颤是发病率仅次于老年痴呆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在65岁以上老人中发病率为1.7%,70岁以上老人中发病率为3%,年龄越大,患上特发性震颤的概率越大,病情也严重。这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常冠以“良性”,长期或终生处于稳定状态,病情会随着时间推移、年龄的增长而加重病情,部分严重的特发性震颤病人会导致活动困难,减少社会交往活动,最终丧失劳动力,生活自理困难。这种情况一般在起病十余年后发生,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此外还有帕金森病也会有手抖现象但这是一种发生于老年人群中的退行性疾病,在年轻人中较为少见但并不排除。这种疾病除手抖外还会伴有动作缓慢,肢体僵硬等症状,而且如果不治疗,症状将越来越重。

目前特发性震颤可以伴发其他运动障碍的疾病,重点就是帕金森,虽然说特发性震颤的潜伏时间较长,不过随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喝酒、常吃辛辣类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类食物、油炸膨化道类食物、都可能会因为这些习惯加快病情的发展速度,而这种疾病后期的病情很难控制,常会转为帕金森,震内颤的幅度越大,对社会生活上的行动影响就越大,书写、饮水、进食、穿衣、言语和操作容的影响力很大。

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的区别
所谓的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它以上肢远端的震颤为唯一表现,在静止情况下,患者通常不出现震颤,绝大多数震颤发生在活动时,并且震颤范围逐渐扩大,从一侧扩展至另一侧,扩展顺序无规律,有时还伴有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30%~50%的特发性震颤患者都有家族史,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0.3%~1.7%。随着年龄的增加,该病在大于4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5.5%,而当年龄超过了65岁,该病的发病率则可达到10.2%。

特发性震颤的护理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等刺激物。
特发性震颤饮食注意事项
1、气郁质者当以行气为主,常用行气食物如:芜菁,洋葱,橘,茴香等;少食收敛酸涩之物,如乌梅,南瓜,泡菜,杨桃,少食肥甘厚味的食物。
2、亦不可多食冰冷食物,吃东西不能太凉。因为气郁的人,他有时候会上火的,这种人的上火和热证,清热时一定要小心,不能太凉的。也可以少量地饮酒。
3、忌食辛辣。咖啡,浓茶等刺激品,尤其睡眠前。

综上所述,特发性震颤如果不去治疗的话会使病情逐渐加重,很多前期的时候出现手抖的情况并不以为然,存在一个侥幸心理,认为只是简单地生理性手抖,对医生的话并不当回事,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抖动的幅度越来越大,从这个时候患者才真正开始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但是这个时候治疗难度和治疗时间已经是大大增加。治病不是小事,切勿当儿戏,不要等病情真正严重起来了才想起去治疗。

如您发现您自己或您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的情况,早日治疗早日康复,切勿等到病情发展到后期才想起治疗。

关键词:
帕金森,手抖,震颤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