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似乎很多朋友对“痔疮”、“肛裂”
傻傻分不清啊!
因为分不清楚,部分患者排便疼痛、出血,肛门有肿物,其实病症是慢性肛裂。
肛裂听起来十分严重,急性的肛裂在解除排便困难、肛管感染等威胁后,绝大多数可以自愈;慢性肛裂经手术治疗和生活习惯调理后,也能康复。
如何区分痔疮和肛裂?
肛裂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肛管上皮过度伸展造成的肛管皮肤的裂开,通常表现为排便时疼痛、便血、肛门肿痛。这些症状和痔疮相似,但肛裂有其特殊性的表现。
痔疮通常表现为肛门有肿物脱出,多数是可复性肿物,即排便时脱出,排便后可自行或用手还纳,不一定有疼痛感;肛裂的肛门肿物脱出叫哨兵痔,不会特别大,一般出现在肛裂口的边缘,哨兵痔与肛裂口、反复磨擦增生的纤维性疤痕(也称作肛乳头肥大)一同被视为“肛裂三联征”,肛裂的疼痛通常伴随着排便过程出现,且持续时间较长,需数小时才能缓解。
导致肛裂的原因有哪些?
肛裂最常见的病因,一是排便困难,大便过硬、过干会对肛管造成机械性挤压,导致肛管上皮开裂,属于机械性因素。如果病人肛管本身存在感染性因素,黏膜脆性较高、韧性较差,只要大便稍微硬就非常容易出现肛裂;二是排便次数增多,如患者反复腹泻,排便次数较多,肛管同样会出现炎症,脆性升高,更容易裂开。
因此肛裂患者常见于便秘人群,且年轻人患病率更高。周主任任指出,这与年轻人生活习惯改变相关,常吃快餐食品,煎炸类食物容易导致便秘、肠道湿热。老年人生活习惯更加健康,,青菜水果食用较多,喝水充足,且经常运动,因此患病率更低。此外,患者在办公室工作时间较多,喝水和运动减少,排便干硬,据统计占患者比例高达三分之一。
预防肛裂需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排便时数
理想的排便相对松软,有一定的边界,不会过于干硬,患者要注意多饮水、多食青菜水果、纤维素等,保持大便软化。
排便次数不能过多或过少,每天1~2次,一周排便3次以上较为良好。每次排便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0分钟,如果排便困难还继续坚持,则可能排出黏膜、导致盆底下垂等问题。
排便姿势
有研究表明,大腿和上身保持30°~40°的角时,排便会比较顺畅,即蹲位排便,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帮助人们使用马桶时保持蹲位的如厕小凳。但个人体格不同,需要适当调整排便体位,找到自己最舒适、顺畅的姿势,蹲位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
便后养护
便后使用马桶圈冲洗清洁、湿巾擦拭等对预防肛裂有一定意义,保持肛门的清洁可减少感染因素发生。但要注意的是,冲洗肛门的水温不能过高,否则容易导致肛门感觉功能下降,进而引起损伤;冲洗次数不能太多,长期冲洗容易使肛门皮肤屏障功能降低;用水或湿巾清洁后要保持肛门干燥,不能过于潮湿。
部分患者使用的芦荟胶涂抹患处,其作用类似临床上的黏膜保护剂,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肛管上皮、肛门周围皮肤的作用;而涂抹在肛管黏膜表面,则有润滑的效果。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