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史回眸:中国第一所儿童医院

2020
05/12

+
分享
评论
社工牛哥
A-
A+
中国第一所儿童医院在哪里你知道吗?

文汇报 1997年11月08日 都市杂忆 苏永祁

现在大一点的城市都有公办儿童医院,有力地保障了儿童身心健康。但是在旧中国直到三四十年代才有第一所儿童医院,且为民办,诞生于上海。现任上海市儿童医院名誉院长的百岁寿星苏祖斐是创办人之一,至今她记忆犹新,曾给笔者讲述,又在其《百岁回忆录》详述。

苏祖斐在湖南湘雅医学院创设儿科三年后,已联系好要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进修。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二日她由长沙回到上海家中,不料第二天日本侵略军爆发了“八·一三”战事,预定了票的轮船也被炸坏。战争使上海出现了大量难民,许多儿童也成了难童,拥挤“租界”的收容所里。当时儿科学会上海会员发起筹办难民儿童医院。经富文寿医师邀请,苏祖斐毅然放弃进修机会,参加了筹办工作。医院设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茂名路口的一所砖木结构的五间二层的老式大宅,楼上楼下各设五十张床位,备有一架显微镜。有两名住院医师及护士长、护士、药剂员、挂号员、财务员、庶务员若干,还有著名营养师廖素琴来义务服务。富文寿任院长,苏祖斐负责全院医务工作。

难童病员由各收容所送来,每天五至六人。起初死亡率很高,第一个月竟死六十名。苏祖斐从患儿普遍存在脚气病、干眼病的现象,确认主要原因是收容所条件差,难童营养不良,体质弱。所以除加强治疗外,还靠募捐所得磨制豆浆,送到每个收容所,补充难童的维生素,增加营养,很快使死亡率直线下降。当时难民儿童医院的经费由各慈善团体提供,每个床位每天约可有一枚银元的资助,因而开办一年多尚能应付开支。

一九四〇年上海战火暂停,难民陆续回乡,难童医院救治了无数难童后完成了历史任务,住院医师也纷纷离去。但是富文寿、苏祖斐等眼看医院经过艰苦创业已有一定规模和基础,停办实在可惜。遂联络和聘请沪上知名人士尤其是有爱国心的企业家为董事,组成董事会,改名上海儿童医院,一九四〇年七月开幕。我国第一所儿童医院就是这样诞生的。富文寿、苏祖斐分别继任院长、医务主任,后来苏又任副院长、院长。

为建立新的医疗班子,苏祖斐利用在同德医学院兼职教学的条件,吸引一些对儿科有兴趣的同学,每周六下午给他们讲授临床知识,毕业后就来儿童医院工作。后又有协和医学院毕业生来院,使医疗阵营进一步加强。收治对象为一般市民儿童。此时已不能靠募捐筹款了,医院要自给自足,故设置了四间收费较高的特别病床,弥补了一般病床收费较低的不足。

上海儿童医院开办不久,房产业主却将房地产卖给浸礼会,限医院一年迁出。医院不得不重新向各界募捐,并由董事长潘志铨和董事王禹卿、富文寿各垫付五万元,苏祖斐代富院长募到二万元,这样就以十五万银元买到香山路新址,经装修后迁入。因新址狭小,床位也被迫减少许多。在香山路十二年,直到一九五三年此院与上海市儿童保健院合并,改名上海市儿童医院,才迁往康定路。为了区别,人们通常将上海儿童医院又称香山路儿童医院。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上海儿童医院,苏祖斐,富文寿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