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社会办医如火如荼,大量资本如潮水般涌入,大健康行业俨然成为各路资本一块必选拼图。而且,政府相关部门卫各级层面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的文件发了一个又一个,支持的力度一次比一次大。其中,解放医生生产力,鼓励医生集团,支持医生创业等文件内容更是重中之重。毕竟,一切问题终归都是人的问题。
面对大量的社会办医机构,特别是社会办医的医院只有房产没有医护人员,沦为医疗物业的现状。医疗人员兼职(包括多点执业、医生集团等),倒是给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多点执业,许多医生表现得顾虑重重,其中包含很多隐形的压力,让人望而生畏,也使得这一好的想法执行得不太理想。
市场就是这样,有了需求,就一定有供给。在相关部门有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的多元化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广大医生又希望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价值的大趋势下。现实中虽然申请多点执业的医生少之又少,实际上许多医生利用私下的时间到社会办医的医院“走穴”的人大有人在,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在大势面前,一切的阻力都无非是螳臂当车罢了。
就目前现状而言,医生做专业相关的兼职有做咨询、运营、市场营销、科研合作、互联网+医疗、学科建设合作、手术、门诊和教学查房,还有其它一些形式,比如医学编辑、医学图片的制做、医学论文的合作书写、科普写作等等。总之,假如你有一颗躁动的心,总有一款适合你。
然而决定兼职之前,要注意和考虑这些问题,避免掉到“坑里”去了。
一、想清楚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是赚点外快补贴家用,体验一下外面的世界,拓展自己的人脉圈;还是发自内心想帮助社会办医机构的发展,为自己在体制内不能实现的想法找一块实验田;或者是为今后跳出体制,跨界发展,加入体制外医者的队伍积累经验;还是想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健康需求和促进社会办医的事业奋斗。这个问题值得你好好思考,目的不同,做法就不同。
二、选择合适的平台作业很关键。
无论是大平台还是小机构,有可能的话尽可能的与创始人或者高层管理者进行深入的沟通,小机构必须与创始人深入沟通。要反复多次沟通,主要了解资金的来源,股东、合伙人和高管的基本情况,办医的目的、格局和愿景,目前医疗机构的运营以及医疗团队的基本情况。
三、实地考察社会办医机构,观察整个机构的运营状况也是必备功课。
要考虑值不值得,长不长久的问题。所以实地的观察,询问内部各层面的工作人员对社会办医机构的看法,通过与内部知情人的详细沟通,多方面信息汇总,了解社会办医机构的现状非常的必要。听其言,观其行。警惕那些以次充好,虚假信息的“坑”。
四、社会办医机构是不是站在医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是关键的一环。
必竟医生出来顾虑很多,社会办医机构能做到以下几点的优先考虑:1、避免过度暴露个人信息,时间上自由利用空余时间,避免与公立医院工作相冲突。2、提供医疗咨询顾问服各,以类服务不需要多点注册。3、出现了医疗纠纷有专人负责处理,并不需要兼职医生承担经济赔偿,避免与医生个人有太多关联。4、需多点注册时,必须要求社会办医机构给医生购买医疗责任险。5、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不给医生添加一些附加的条件,假如被要求门诊带来多少流量,科室需达到多少业绩等等。以上情况符合越多越好,最好是能全部符合。
五、假如是到社会办医机构做手术这种形式,还要考查手术助手、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和围手术期管理的医疗团队的能力,最好有重症监护室这样的学科做支撑。
手术器械、药品和耗材都需按自己的习惯购买配置,手术室有没有停电、危重病人抢救等应急预案,都是要自己用心去了解的,不能道听途说。
六、最后,沟通好的事情,各种细节都要白纸黑字的用书面协议体现出来,协议最好请律师朋友帮忙审核一下。
避免出现遇事责任不清,沟通好的事情不兑现的尴尬局面。这方面的悲剧也是屡屡发生的。
不管如何,医生多点执业乃至自由执业已经是大势所趋,任何资源包括医生,在体制内的所产生的价值是有限的,开放和流通才能产生最大的价值,多元化的模式为体制内的医生提供了不同的路径。未来已来且不可阻挡,与其观望中等待,不如积极拥抱时代的脚步。时代在进步,组织在裂变,个体在崛起。当人民群众的就医观念转变的那一刻,你就会发现,那时已经就是医生这个伟大的群体重铸个人价值的小阳春了。
来源:体制外行医
免责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九风医学教育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