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现代人们生存的压力加大,各种关系不再稳定;人们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处在慢性紧张与焦虑中,对于自己的情绪没有识别、觉察、管理的能力,更缺乏求助能力。造成很多情绪得不到有效的疏通与缓解,在潜意识里产生大量的冲突,促使大脑利用躯体疼痛等表达出来。
近期我院耳鼻喉科就接诊了很多“躯体化障碍”类病人,就诊患者大多因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疾病或躯体有症状,但经过检查又无器质性病变而就诊。
(图片来源:全景)
病例分享
病例一:32岁耳鸣患者,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但存在耳鸣现象,且响度可随着情绪不断变化,只要与医生交流,医生给予安慰与支持就会感觉耳鸣轻了很多。经了解患者因长期未能怀孕,造成慢性心理压力所导致的躯体化表现。
病例二:32岁女性患者,因总是担心患癌,多次就诊耳鼻喉科,还经常通过微信向医生咨询。日常生活中稍有不适症状,就觉得自己得了什么大病。之前因淋巴结稍肿大,就自行在外院行淋巴结穿刺,结果只是炎性反应;又感觉自己得了扁桃体癌,多次来我院就诊,疑病症状非常明显。
病例三:31岁男性患者,因咽喉部堵塞感就诊我院耳鼻喉科。在面对医生问诊时患者面部毫无表情,而其母亲在诊室外,不停哭诉。当医生询问原因时,患者又极不耐烦,不愿意回答,还命令医生赶快看病。经检查后,患者咽粘膜稍干燥充血,颈部CT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常。
病例四:30岁女性焦虑障碍患者,多次来我院就诊。自诉耳鼻喉的疾病都得过,全身系统均有异常。因前一天前行头颅增强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今天就感觉咽部不适,怀疑自己出现过敏,遂来耳鼻喉科咨询。观察患者呼吸平衡,行走速度正常,未发现明显过敏体征。
以上这些病例都属于典型的“躯体化障碍”类疾病。其表现的症状还有头痛,咽异物感,堵塞感,耳鸣,眩晕等以心理问题诱导出的躯体化表现,对于这类患者,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很多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记得美国特鲁特医生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在治疗患者身体疾病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不仅要治疗患者身体的疾病,也要时常关心患者,安慰患者,从心理上解决他们的内心冲突,才能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治疗。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