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而知之谓之神 你了解吗
医者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态,称为望诊。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
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法。
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诊断学名词,系四诊之一。凡能用眼睛看到的都要观察,包括病人的神色、体型、皮肤颜色、大便、小便、痰等。
特别要仔细观察舌和尿的变化,舌诊主要是看舌质和舌苔。例如,龙病的病人,舌质红,舌苔干而粗糙;赤已病的病人舌苔黄而厚;培根病的病人,舌苔白而滑等。尿诊是藏医观察疾病极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观察十分仔细。
尿诊的方法是:医生首先看尿的颜色或冒热气的情况(尿蒸气的情况),嗅气味等,然后用一根细棒搅拌尿液,看尿的泡沫(包括泡沫多少、大小、颜色、消失快慢)、沉淀物之有无及其形状、漂浮物等的变化。例如,热性病人的尿呈红黄色,气味大,有臭味,尿的热气维持时间久,泡沫稀少呈黄色,且消失快,沉淀物如乱云状。又如,尿中沉淀物形状似砂粒者为肾有病。
中医运用视觉,对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诊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在临床上,望诊同闻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并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
望诊是根据脏腑、经络等理论诊察疾病的方法。人体外部和五脏六腑关系密切,若脏腑功能活动有变化,必然反映于人体外部的神、色、形、态等各方面。五脏六腑和体表由十二经脉贯通在一起,又分别和全身的筋、骨、皮、肉、脉(五体)相配: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五官亦与五脏相关:鼻为肺之窍,目为肝之窍,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窍,耳为肾之窍。观察体表和五官形态功能的变化征象,可推断内脏的变化。
同时还可反映全身精气的盈亏。精、气、神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头部和双目,兼反映于全身形态、语言气息、面部色泽乃至脉象、舌象等方面。精充、气足、神旺,是健康的征象;精亏、气虚、神耗,是疾病的表现和原因。因此,望诊不仅可诊察内脏病变,还可了解人体精、气、神的动态变化情况。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