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母乳妈妈要追奶,原因是她自己觉得乳汁不足,或者家人觉得她乳汁不足,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乳汁不足,我们一起来看看经常被“没奶”的误区有哪些吧。
误区一、感觉乳房不胀了,不漏奶了 有的妈妈原本乳房非常容易涨奶,但是突然有一天发现乳房不涨了,也不会漏奶了,很担心自己是不是没奶了。
其实这种情况非常很有可能是妈妈的乳汁已经供需平衡了,只有在宝宝吃的时候才会生产大量乳汁,宝宝不吃时,妈妈也不会觉得特别胀。
误区二、宝宝刚吃了没多久,又要吃 其实对于月子里的宝宝,吃吃睡睡,吃了没多久又要吃,很有可能是一种新生儿的常态。 因为小宝宝的胃小,需要少吃多餐让他能够吃饱又不会太累,再加上胆囊收缩素的作用使宝宝一吃就睡。 并不能因此就判断说宝宝没有吃饱。
另外如果到了一些特殊时期,比如猛涨期等,典型表现就是宝宝吃了没多久又要吃,但这并不是因为妈妈奶水少了,而只是宝宝需求高了。
误区三、宝宝吃完母乳后还能喝奶粉 这种情况看上去貌似妈妈的奶不够,你看宝宝吃我的奶吃了四五十分钟,喂他奶粉还能喝个四五十毫升。 其实这种情况很好解释,宝宝还能吃,并不代表他饿了。 就像我们大人,你已经吃了晚饭,吃饱了。但是当你的好闺蜜来叫去吃烧烤。
你可能当时是跟他说,不行不行,我不要吃,我已经吃饱了,最多陪你去坐一坐。 可是当你到了烧烤店之后,一看到满桌的好吃的,你又忍不住吃了很多。 那这个时候你饿吗? 你其实并不饿,只是你被美食诱惑了,忍不住再多吃一些。 那宝宝也是一样的啊。 其实也不饿,但是因为吸吮奶嘴会让他觉得很舒服。他很愿意吸,但是一不小心就吃多了,直接把自己都吃撑了。
误区四、宝宝没有隔壁家的胖 中国的家长有一个特色,在小区里遛娃,非要比比谁家的胖,谁家胖就说明谁家养得好,瘦的呢,妈妈就会被质疑奶不够。
其实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生长曲线,3-97%都是正常的。就像100个宝宝排队,第三位到97位都可以,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排在前面。 一定会有长得胖的和长得瘦的。小时候长得胖并不是好事,以后肥胖、三高的几率会更高。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我们顺应宝宝的需求就好。
误区五、宝宝总是哭 其实宝宝哭的原因有很多种,有可能是饿了,也有可能是要换尿布了,或者宝宝觉得无聊,想要人陪她玩。很多人还会说那为什么一让宝宝吃奶瓶他就不哭了?难道还不是饿得哭吗?即使宝宝吃上奶瓶就不哭,也并不代表一定就是因为饿才哭, 别忘了吸吮奶嘴是一种很好的安抚方式,也可以让宝宝停止哭闹。
其实关于被没奶的误区还有很多很多,但有些需要具体分析的情况建议大家咨询专业泌乳顾问。
究竟如何判断妈妈奶够不够,宝宝有没有吃饱? 主要看大小便和体重 。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