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是北京市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的首个假期。市民纷纷走出家门,与疫情后的首都来个亲密接触;然而,有一群人因担负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责任,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就是航空总医院急诊科的医务人员,为了百姓健康时刻坚守着。
市领导慰问关怀
市委书记蔡奇慰问正在值守的航空总医院医务人员(图片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五一”期间,航空总医院北苑急救站承接着政府指定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应急急救任务,确保市民群众度过一个健康放心的假期。航空总医院当日值班车组孙本义大夫、张沛兵护士、孙金奇司机接到响应后,10分钟内抵达现场。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检查奥林匹克公园疫情防控工作时,特意向正在值守的孙本义等人询问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并致以节日的问候,要求大型公园、景区要配备应急和急救力量,做好发热筛查,针对不同情况快速处置。
当日值班车组孙本义大夫、张沛兵护士、孙金奇司机
全力配合 高效救治
“趁着现在患者高热寒战,赶紧给这个病人抽一组套血培养。”在留观室,李红副主任医师正在下达口头医嘱。中央监护显示屏留观八床的监护仪模块的生命体征显示:心率151次/分,呼吸62次/分,血压94/48,血氧93%,而且在持续下降,最低可至85%,体温:39℃。这些数字预示着“五一”注定是个平常但不平淡的一天。
留观八床是一位4月30日新入院的严重脓毒症、可疑肝脓肿的女性患者,61岁,既往健康,本次突发高热寒战,急查CRP>220,PCT>100,伴有1型呼吸衰竭,入科后给予了积极的标准流程的抗感染治疗,但5月1日早餐后再次突起寒战、高热、呼吸急促。王长虹护士戴好手套,准备加入“战斗”。
中央监护仪监护患者生命体征
患者病情来势汹汹,发展迅速,急需紧急抢救,而此时留观室又有其他气管插管危重患者需要救治,人员明显不够。抢救室护士范洋洋以及下夜班的人员默默的参加了抢救工作中,科室副主任张海伶闻讯赶来加入抢救,还电话通知了急诊科主任尹吉东。
果真是人多力量大,随着一条条医嘱的下达:皮下注射吗啡5mg、赖氨匹林静脉注射、气管插管准备,先用无创呼吸机,看看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随时准备插管,上冰毯机物理降温,双腔深静脉置管拿来,去甲肾上腺素升压抗休克……所有人紧锣密鼓且有条不紊的完成各自所负责的任务,就连护工阿姨也帮忙整理空间挪动桌椅。这一切得益于患者的信任和急诊科多年抢救工作中培养起来的默契与信任。
尹吉东一边给患者留置深静脉置管一边与患者沟通,一边给患者佩戴无创呼吸机一边擦拭患者脸颊的汗水,在持续的近3小时中他一直在床边守候,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调整呼吸机参数,根据轻重缓急指挥。李红大夫在顺序医嘱药物,护士们有条不紊的执行医嘱……经过一系列的有效抢救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转危为安,医护人员也松了一口气。到了中午,患者对护工阿姨说:“我想吃疙瘩汤……”我们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的笑了,因为患者安全了。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有什么比患者的生命安全更有意义呢?
动态体温监测岗有条不紊
疫情与节日期间,急诊科每个岗位都坚守阵地。动态体温监测岗位并没有因为疫情的风险级别下降而有丝毫的懈怠;预检分诊层层把关,耐心细心询问来院的每一位患者的需求,帮助指引其挂号看病;救护车一辆接着一辆的到来,外伤的、脑梗的、心梗的、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内科外科等待看病缝合换药的患者更是排起了长队,医务人员有条不紊的救治每一位救治患者,那怕是牺牲用餐时间。
急诊科值班队伍忙碌间隙
“五一”假日是急诊科最为繁忙的日子,但是坚守在岗位上的医务人员一如既往的服务好每一位患者,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
(金靖华 张建房)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