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人民医院:一家县级医院的医联体专科“突围”之路

2020
05/07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记者:高天和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广东省南雄市,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这里坐落着一家有着70年历史的公立医院——南雄市人民医院。曾经,很多诊疗技术都无法在南雄开展,致使部分县域内患者流失。可是,自从粤北人民医院的医疗帮扶团队来到这里,这家医院实现了“蝶变”。
 
粤北人医的心内科为当地龙头科室,此前的南雄人医,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方面则是完全空白。通过医联体的成立,两家医院的科室成员结成了兄弟般的友情,也摘掉了南雄心内科无介入治病的帽子。为此,记者特别连线了粤北人医心内科主任唐良秋,南雄人医心内科副主任范佛远,一探医联体帮扶丰硕成果的背后故事。
 

医联体带来“质”的转变


“南雄人医充分借助粤北人医的学科优势、专家优势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资源,为医联体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尤其是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提供定制式培训。通过核心医院专家定期巡诊、坐诊、专家门诊、教学查房带教,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能力,从而把病人留在基层,真正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让南雄老百姓享受到便捷的家门口式优质医疗服务。”范佛远说到。
 
照片中间为唐良秋、左一为范佛远

粤北人民医院医联体成立后,粤北人医的优质医疗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等纵向延伸下沉到基层,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医疗资源效率,逐步建立起医联体成 员单位内分级诊疗、检验影像结果互认、双向转诊、急救绿色通道开辟和专科共建等互惠共享的机制和平台,同时粤北人民医院多个学科还与医联体成员单位建立“慢病共管”模式,全方位提高当地患者的健康水平。
 
  “粤北山区的医疗条件此前并不乐观,一些来到医院看病的患者,是真的不能再等了……”唐良秋说道,他能做的就是让粤北人医的心内科技术切实帮助到南雄人民。 粤北人医心内科的医护队伍人数并不多(科室总共帮扶五家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在应付本院工作的同时,坚持派人下去帮扶,每周至少下去一次指导。 
 
“粤北人医各位专家接诊病人耐心细致、热情周到,问诊时条理清晰且系统严谨,对患者存在的每个症状概念清晰、主次分明诊断明确。存疑的地方讨论有理有据,临床思维缜密周全,治疗用药规范严谨、方向明确,对疑难患者及难治性患者有独到的见解。” 范佛远表示,介入手术从最初的一个月三、四台手术,到如今的一个月三十几台手术,南雄人医的心内科正在飞速发展。

技术、业务量实现双提升


唐良秋在南雄的日子里,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例如,新开展了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介入手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临时启搏器植入术,目前我科已能独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A、B型病变的支架植入术,并逐步开展急诊PCI手术。我们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唐主任来了,手把手教我们所有人的,除了技术、还有理念,让我们有信心,原来做医生,可以做得那样好!”范佛远这样说。
 

“广东省医改成效有目共睹,在政策、资金上都对县域医院大力扶持!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基础设备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某些基本的诊治设备上有些比我们还要好。但诊疗理念的差距不是钱能换来的,还需要时间、经历、经验。” 唐良秋坦言,唐良秋通过深入科室调研、组织召开会议和与员工交流沟通等方式,对南雄人医工作的开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规划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南雄人医心内科在制度建设、流程管理、环境改善乃至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有了显著变化。
 
从2017年4月以来的,在粤北人医的帮扶下,南雄心内科的门诊、急诊病人数大幅增长,帮扶前住院总人数2227人次,帮扶后增长到2666人次,手术病人从无到有,目前月手术病人有30余人次。总转诊率下降约30%,而冠心病转诊率下降约80%,科室总收人由帮扶前253万增长至283万。实现多项技术“零”突破。如今,南雄人医心内科通过虚心的学习、不断地努力,已经可以肩负当地的部分心血管疾病手术任务,为县域内心血管病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真心地感谢粤北人医心内科每一位专家的帮助,尤其是近年来品质建设的培养,让我们在短时间能迅速地理清思路、找到出路。” 范佛远认真的说到。
 

胸痛中心助力“南雄心内科”腾飞

 
随着医院建设不断加快,南雄人医正式启动胸痛中心的创建工作。“胸痛中心建设对医院软硬件的要求是高标准、严要求,医疗模式的变革、诊疗流程的优化、质量的持续改进是胸痛中心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唐良秋说到,为了更好的帮助南雄人医的胸痛中心早日腾飞,唐良秋和同事们认真的帮助着这家“稚嫩”的胸痛中心走实每一步。
 

唐良秋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为南雄心内的医护人员树立了榜样。他的创新意识,新知识和新技术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南雄心内的医务工作者。帮扶专家对胸痛中心目前能开展和将要开展的新技术进行认真梳理和研究分析,整理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计划逐条逐项进行落实,使优质医疗资源服务落地,共同带动全科室医生在医疗技术服务上改革创新,改变工作模式,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思维方式,为建设有生命力的医联体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介入手术时范佛远和同事们主导手术,唐良秋一边亲自示范操作,一边对医护人员进行耐心细致地讲解。从适应症、用物准备、置管部位、穿刺方法、置管技术、操作流程等方面做了详细地讲解,并告诉手术过程中监测时的注意事项,要注意压力及波形变化,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变化,注意心律失常的出现,及时准确记录生命体征。
 
“全科医护人员学习热情高涨,虚心向老师请教操作的要点和技巧,大家对新技术的开展充满了信心,很快就掌握了这项技术操作,并表示要把这项技术操作推广下去。此项监测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在我院成功开展,进一步完善、丰富了我院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技术、手段,对指导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对我们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提高对冠心病患者的抢救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范佛远坦言。
 
医联体是深化“三医”联动改革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是推进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现在,南雄不断迎来一项项技术新“突破”,例如卒中中心的启动运行。
 
范佛远告诉记者 ,“这将大幅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和抢救效率,更标志着,南雄人医整体医疗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获得喜人的成长。” 而这样的事情,两年来在南雄市人民医院已经不算是新奇事儿。自粤北人医与南雄人医正式缔结对口帮扶以来,粤北人医的医疗专业团队,一次又一次踏上南雄这片土地,带去了造福南雄百姓安生之本的医疗力量。更进一步扩大南雄诊疗范围,为南雄地区“大病不出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疗,技术,手术,心内科,北人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