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奶奶感染了带状疱疹病毒,得了“缠腰龙”,7岁患脑瘫、癫痫等病的小琪琪被感染得了水痘。4月22日,琪琪病情突然恶化,呼吸衰竭命悬一线之际紧急进行了气管插管……在医院经历了生死攸关的13天,最终5月5日康复出院。上呼吸机到成功脱机仅用7天,地坛医院医护人员如何化险为夷,挽救患儿生命?
呼吸衰竭,小琪琪上了呼吸机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因原儿科病房改造成新冠病房,原有的儿科患儿和医护人员被分散在妇科、产科。临时合并后的科室人员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护理团队由新上任的郭颖护士长挂帅,汇集妇科、儿科、ICU的护士们组成新的护理团队。在被抽调进新冠病房工作一段时间后,我重新被调回妇科病房,4月22日这是我回来的第一个夜班,没想到了就赶上了惊心动魄的大抢救。
因为奶奶感染了带状疱疹病毒,得了我们常说的“缠腰龙”,结果7岁的小琪琪被感染得了水痘住进了医院。琪琪同时患脑瘫、癫痫,病情危重,肝损、肾损、多脏器功能不全,还多次癫痫抽搐,这两天血小板低、凝血特别差,给过几次血制品纠正贫血。这个患儿一直牵着我的心,平时心里特别有谱儿的我,这天心里竟然莫名的感觉有一丝不踏实。20:00左右到病房看他时,发现孩子胸廓起伏特别快,呼吸加快,一测70次/分,我立刻报告了儿科值班医生赵扬。
小琪琪的病情开始恶化,从最开始的鼻氧改头罩吸氧又改面罩,依然血氧上不到90%,心率也升到140次/分,很快出现呼吸衰竭的征兆并逐渐进入浅昏迷状态,时间分秒必争。因新冠疫情原因,我们以最快速度联系调配呼吸机。二线、三线、麻醉科、呼吸科、ICU、心内科、耳鼻喉科医生齐聚妇科病房,护理团队也从四面八方前来支援。家属一时接受不了,情绪失控,我们不断给家属做工作,终于说服家属同意给孩子上呼吸机。
此时,医护人员早已在病房做好准备,心电监护、建立输液通路、持续不断泵入药物、插胃管、插尿管,护士两次血气和抽血都很给力,一针见血。大家都知道给孩子进行气管插管是很难的,而且小琪琪右下那颗门牙松动,还要兼顾孩子的牙齿免受损伤,更增加了操作难度。孩子血氧也像过山车一样的上上下下。经过努力,牛少宁大夫终于插管成功,当成功连接呼吸机的那一刻,看着血氧一步一步的爬坡上升,在场所有的人都长出了一口气。抢救成功!病房外瘫软哭晕的妈妈喜极而泣,爸爸见到孩子的那一刻痛哭流涕,我们也是鼻子酸酸的。这一夜许多人彻夜未眠,守护着小琪琪。
开启跟死神抢人的“拉锯战”
上了呼吸机的琪琪成为了“大熊猫一级保护对象”,每天儿科庞琳主任带领儿科医生精心查房、调整诊疗方案。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抗病毒、营养支持等治疗的同时,插管后的护理也考验着护士们的水平。病房设立了特护专看班,24小时时刻专人监护,大家的精神时刻紧绷,没有一个人懈怠。因为如果有一人因为观察不到位、给药不到位、痰液未及时吸出造成痰液堵塞或者引发肺炎感染等情况,都有可能给孩子带来病情恶化致命的伤害,后果不堪设想。
张艳华总护士长、郭颖护士长、白静护士长也经常来病房照看琪琪,一进去就是半天儿,艳华护士长还给孩子手洗换下来的屎裤子,让我们为之动容。6名护士组成的专看特护组,2小时一次翻身拍背、4小时一次体温、4小时一次雾化、24小时心电监护、三个微量泵同时泵入静脉药物,别看是个7岁孩子但是全身肌肉萎缩关节僵化血管特别差,抽血也是个大难题。为了防止痰堵气道,护士需要按需随时给孩子吸痰,每次吸完痰孩子的血氧和心率都会产生波动,还经常闭着眼睛流眼泪,虽然孩子意识不清醒,但是看得我们心疼不已。琪琪全身都是水痘儿疱疹,每天我们要给予两次全身安多福擦痘,防止痘痘被挤破造成感染,每天都要更换气管插管固定带、换床单,护理量很大。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医生得当的治疗,护士悉心的照料下,4月29日,琪琪成功脱离呼吸机,观察1天后拔管鼻导管吸氧,自主呼吸后血氧维持在95%以上,也能自行排痰了,孩子的意识也逐渐恢复。
5月4号,琪琪尿管拔除了,但是过了5个小时还是不排尿,这可急坏了我们。梁鹏鹏护士和王彩英大夫把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了,热敷小腹、揉肚子、听水声……再不排尿又要再次插尿管了。在大家不懈努力下,孩子终于排尿了,听到孩子“哗哗哗”尿了一大泡尿,我们仿佛听到了最动听的音乐,高兴得拍手欢呼。
5月5日,在地坛医院医护人员10多个昼夜的努力下,小琪琪终于出院了。短短10几天打印出来的100多页厚厚的重症护理记录单,这里面凝聚着许多人的汗水,融入着医护人员的真情厚爱,见证着医患之间并肩作战创造的生命奇迹。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