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近日,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一位扎根县域的青年医生,他被医院称为妙手柔情的“生命守护神” 。医院对他的评价是与新技术“赛跑”、与新知识“握手”、与新难题“搏斗”的青年骨干医生,这一系列的报道,引起了《健康县域传媒》记者的关注。
为此,记者连线专访了乳源人医心血管内科医生胡烈敏。
研究生是重大机会,但不是唯一机会。记者了解到,2008年初的乳源人医设施陈旧,只有一栋70年代建成的5层住院大楼,一层楼共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全院只有一台单层的CT扫描质量差,甚至不能行增强扫描,无心脏彩超,无数字化的X线仪,连除颤仪也只有内儿科配有一台时常出故障的,全院只有一台在2003年非典时配置的呼吸机(功能已不能正常使用)。检验上也只能做简单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测。加之乳源地处粤北山区,出行也不方便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当时县域内的就诊患者大为流失。 “刚来院时分至内儿科,当时是内科与儿科一个病区,并未分区,我们需看所有的内科疾病及儿科的疾病,当时的内科诊疗能力就局限于简单的高血压、肺炎、非危生的消化道出血,心功能衰竭等常规的药物治疗,不能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及心衰检验的相关指标检查,这在当时是常规及非常基础的检查手段。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也是极低的。”,对初来医院的情况,胡烈敏回忆到。
乳源人医心血管内科医生胡烈敏 “面临最大问题就是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在缺医少药的时候,能得到非常有限的学习及进步的资源,而医院自身条件所限。使得自身未来的发展充满迷茫。”胡烈敏说道,他一方面想学一技之长造福一方百姓,一方面临着医疗条件所限,无法获得深度的进步服务患者。所以在工作的第二年,胡烈敏就动了考研究生深造的念头。 通过努力,胡烈敏考取了暨南大学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当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犹豫了。因为在这两年的工作中,他看到了当地群众迫切需要属于自己的全能型心内科。当时医院人员流失非常严重,医院招聘临床专业人员面临很大困难。如果自已读研离开医院,科室的人手会更加紧缺。反复思量及与家人沟通后,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暂时放弃辛苦考取的硕士研究生资格,留下来继续为家乡医疗工作服务。 “其实考取研究生确实是难得的机会,但我不认为这是进步的唯一机会,这件事情在我内心中未经历过太多的挣扎,只是医院当时非常缺人,就留下了,正如我之前所说,研究生并不是唯一进步的机会,研究生的学习机会也是可以重新获取的。 这在我以后的经历中得以验证。我家人及父亲都是医务人员,他们并未给予我任何的阻力,对我的决定一直都是非常支持的。”对胡烈敏而言,将系统的医学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相结合,科学诊治每一位需要救治的患者,自从医以来就是他坚守的,并贯穿他整个从医生涯的信念。 眼界 为家乡引进介入技术 再考研究生挑起业务“大梁” 乳源人医引进介入技术其实是一个偶然,但也是必然。在2014年,乳源人医有一个省里进修的指标分配给了胡烈敏,当时是“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在选择进修方向时,胡烈敏与科室主任反复沟通,在老年化的背景下,心血管疾病一直是人民生命的头号杀手,有发病率高,死亡率及致残率高,并且有着救治的时间限制。在这个背景下,胡烈敏选定了心内科作为进修方向。
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内科合影 “也去了省内著名的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心内科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在这一年的学习当中,在各位带教老师的影响下,特别是修教授的影响下(修教授是一位知名的冠脉介入专家)深深的感受到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神奇作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特别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更是有着立杆见影的效果,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谈起进修时最大的感触,胡烈敏说到。 要把介入技术带回乳源! 这次外派学习归来,胡烈敏给医院心内科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做这个决定时,胡烈敏也是有顾虑的,当时医院条件严重不足,在整个韶关市,甚至是广东省内的县级医院,开展冠脉介入手术也是极为罕见的,怕学无所用。 在结束了第一年的进修学习后返回医院,胡烈敏将自已想要开展冠脉介入治疗的想法,与乳源人医主管院长邱波进行了交流。邱院长对这个想法大为认同,并表示要尽医院最大的能力支持这项技术的落实,并嘱咐胡烈敏认真学习,一定把这项技术完整的带给乳源百姓! 得益于医院领导层的大力支持,在院长的支持下,第一次进修结束后的半年,胡烈敏又报名参加了卫生部组织的冠脉介入培训班,而这次进修的基地还是知名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动手机会及著名的介入专家侯玉清老师的指点,在进修的一年就操作完成了近400余例病,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学习回院后的胡烈敏,在增长了见识的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医术。他意识到,医术的推动除了诊疗技术,先进的医学理念必不可少。还是在邱院长的支持下,胡烈敏再次考取了汕头大学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在这研究生的学习中得到了李吉林老师的有力指导,并进一步的熟练掌握了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及对心血管疾病的急性救治有了更一步的提高,已能独立处理危重症的心血管疾病。 学习期间,邱院长对整个科室也是极度关心,并且恰逢广东全面医改,医院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资金和自主权。天时、地利、人和占全了,乳源人医和胡烈敏这样的科室医生迎来了自己的机会!在全省加强基层医疗建设的大背景下,为所有的县级医院的给予以资金支持,购买相应的设备,医院的设备添加了很多,包括64排螺旋CT,核磁共振,DSA,先进的生化检测仪器,也着手进行了新医院的建设,科室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研究生毕业的胡烈敏学成归来,成为医院心内科的主要技术骨干。“随着不断地学习摸索,我们对自已技术的信心也在不断加强。”胡烈敏自信地说道,但为了医院安全也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在开展技术的最初三个月与上级医院的专家进行了技术合作,在上级医院专家指导的三个月中,科室技术快速成熟,医生与护生磨合,通过在科室讲课及实操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科室对于病人管理快速的成长。 坚守 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介入技术带来治愈率的节节攀升 介入技术的开展,真正加强了乳源当地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能力。“首先,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时间明显缩短,时间就是心肌,救治时间越短对于病人的生命安全,随后的生活质量有着巨大影响。其次是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就医,本县作为一个贫困县,人民生活条件是比较有限的。之前这个疾病的治疗都需要去往市医的医院就诊,这就面临着几个问题,一是治疗时间上的延长,二是生活照顾的不便,三是更为困难的经济压力的增大(在市级医院面临着更多的医疗费用和更少的医保报销比例,病人支出和医疗费用成倍的增加),这使得很多应该得到治疗的患者未得到有效的治疗,会有因照顾不便或生活压力大而不去市医就诊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往往是很常见的。”胡烈敏介绍到。
胡烈敏做介入手术场景 通过介入技术解决了人民就医难的问题,让乳源实现了县域内就诊的目标,原来做不到的慢慢在变为现实,当地群众对此是极为欢迎。在此基础上,也对胸痛中心的建设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乳源人医于2019年通过了广东省基层胸痛中心的认证。
在院内通过胸痛中心的建设,让院内人员认识到,这个疾病并通过制定可以实行的标准化的救治流程。让大家知道发现的事情应该如何按照流程去做,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行改正。此外,医院每周也会举行胸痛例会或典型病例分析会,群策群力提高科室整体实力。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多年来勤慎尽责、不断钻研的态度成就了胡烈敏如今高超的技术。一位50岁男性患者,有长期血液透析(已有15年),因“反复胸痛3年”入院。入院后经药物治疗后患者仍有反复的胸痛发作,因患者有“尿毒症”已处于完全无尿的状态,而造影时需注入造影剂这可能全诱发患者心衰甚至加重患者病情。 经科室讨论并与血液透析中心沟通后决定,在行冠脉造影前患者行血液透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造影剂的使用,术后再行一次血液透析。经过一系列治疗,患者胸痛好转。术后查房时患者说道:“在被胸痛折磨的这3年中也曾多次就诊于多家医院,但均未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未能发现根本病因所在,反反复复的疼痛对患者造成了 极大的打击 。术后患者未再出现胸痛,自诉这是三年后没有过的舒畅。”所有康复的患者,都有着胡烈敏和同事们默默的坚守与努力,也见证着科室介入技术的不断完善。 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院长邱波表示,“未来的科室会以冠脉介入为点,以点带面,完善整个心血管学科的发展。完善心脏电生理检查与治疗,开展起搏器械的植入与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建设心血管病诊治中心,其中包括检查:心脏彩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负荷心电图检查及电生理检查整合于一个中心之中,集中力量办事情,加强专科建设,建成县域心电中心,将心血管科打造成市重点专科。并以冠脉介入为切入点,逐步开展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的介入治疗,甚至肿瘤病的介入治疗,打造微创治疗中心。” 对于未来县域内介入技术的发展前景,胡烈敏自信地说道, “介入技术未来会因为技术的普及和国家对基层医疗的投入,在县域会变得越来越常见,甚至与胃肠镜一样的普及,这是人民群众的需求。介入技术未来在县域也并不会局限于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可能会延伸至其它方面的,如脑血管的介入治疗(卒中中心的建设),急性脑梗的取栓治疗。心脏的射频消融治疗,肿瘤及外周血管的介入治疗等都会成为县域介入技术的标配。 更多元的为县域内的百姓服务。”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