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了肿瘤却坏了肝脏,如何应对抗肿瘤药物所致的肝损伤?

2020
04/29

+
分享
评论
美中嘉和
A-
A+
吃药伤肝,肿瘤病人必须得吃啊,而且还不能少吃,如何应对肝损伤呢?一起看看吧

  抗肿瘤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肝细胞,致肝细胞变性、坏死甚至胆汁淤积,而影响抗肿瘤治疗的连续性。其可能通过以下3种途径引起肝损伤:

  直接损伤肝细胞;

  使肝脏基础疾病加重,特别是病毒性肝炎;

  由于潜在的肝病改变抗肿瘤药物的代谢和分泌,使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延长,增加化疗毒性。

  常见可致肝损伤抗肿瘤药物:

  烷化剂: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卡氮芥、白消安;

  抗代谢类:如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吉西他滨;

  蒽环类及类蒽环类:如阿霉素、米托蒽醌、氮烯咪胺;

  作用于微血管类:如长春碱类、依托泊苷、紫杉类;

  铂类:如顺铂;

  砷剂:如亚砷酸;

  其他:如左旋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等。

  那么保肝药物都有哪些类?各自有何药理特点?在选用时应该注意什么?跟着本文一起来了解下!

  一、保肝药物如何分类?

  保肝药物是一类可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或)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炎类药物、肝细胞膜修复类药物、解毒类药物、利胆类药物、抗氧化类药物、降酶保肝类药物及改善肝细胞能量代谢类药物等。

  26521588151402405

  64631588151402732

  59671588151402887

  二、抗肿瘤药物所致肝损伤如何选用药物?

  甘草酸及其衍生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轻度抑制免疫、抗炎保肝,在机体炎症、免疫反应较重时可考虑优先使用;可用于轻、中度肝细胞损伤型和混合型DILI(药物性肝损伤),炎症较重者。

  异甘草酸镁可用于ALT明显升高的急性肝细胞损伤型或混合型DILI,或用于预防和治疗大剂量化疗急性白血病者的肝损伤有明显效果,可有效防治血液系统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起到减毒增效的功能。

  水飞蓟素类可快速降低ALT、AST,尤其是ALT,用于轻、中度肝细胞损伤型和混合型药物性肝损伤,炎症较轻者。

  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可用于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

  双环醇可快速降低ALT、AST,尤其是ALT,用于轻、中度肝细胞损伤型和混合型药物性肝损伤,炎症较重者。

  33291588151402999

  保肝药物选用时最好选择1种有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既能从多途径保护肝细胞,也不增加肝脏代谢负荷。若联用的话,通常选用2种,最多一般不超过3种,以免增加肝脏负担及因药物间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反应,且通常不推荐选用主要成分相同或相似的药物进行联用。

  比如:甘草酸类制剂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而无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抗氧化剂如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素制剂、双环醇等可增加肝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抗细胞凋亡及抗纤维化,清除氧自由基与抗脂质过氧化,并抑制肝脏炎性因子生成及肝脏星状细胞激活。

  84381588151403075

  上述两类药物分别作用于炎症因子产生前、后的各阶段,联用可减少炎症因子的继续产生及避免肝损伤的继续加重,且可中和已产生的炎症因子与减轻已造成的损害。如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快速降低血液病者化疗后肝损伤的转氨酶如ALT、AST。

  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对肝脏的关注必不可少。具体到实际的病情,选择哪种保肝治疗方案,还需要专业医生综合实际病情来判断。

  参考文献

  [1]甘草酸制剂肝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6,10(1):1-7

  [2]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6):447-450

  [3]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8,10(6):74

  [4]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9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42(5):343-352

  [5]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2):152-160

  [6]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1):1752-1765

  [7]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0):732-735

  [8]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1):767

  [9]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5):835-841

  [10]常彬霞等.美国胃肠病协会临床指南:特异质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推荐意见[J].中国肝脏病杂志,2015,7(1):123

  [11]于世英等.肿瘤药物相关性肝损伤防治专家共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48-54

  [12]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3[J].中国肝脏病杂志,2013,5(1):53-64

  [13]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5):402-405

  [1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7):481-485

  [15]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12):895-900

  [1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2):155-157

  [17]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4):357-359

  [18]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2):170-173

  [19]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年)[J].临床肝胆病杂,2019,35(10):2163-2169

  作者 | 高丽丽

  来源 | 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