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尤其是猫、狗成为许多家庭的成员,为人们带来了很多欢乐,甚至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动物(宠物)对孩子的自闭症有辅助治疗效果,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医疗犬“持证上岗”,作为狗狗医生陪伴在自闭症儿童身边。但是近年来,我国动物伤人事件,尤其是犬、猫伤人事件呈现高发态势。这些动物伤害有引起狂犬病的风险,下边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狂犬病?狂犬病严重吗?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近年来,狂犬病报告死亡数一直位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进入21世纪后,狂犬病仍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威胁,全球每年约有60000人死于狂犬病。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全球范围内,99%的人间狂犬病是由犬引起,暴露后规范处置是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野生犬、猫等哺乳动物没有注射过狂犬病疫苗,它们携带的狂犬病病毒毒力很强,也称为“街毒”。感染狂犬病病毒后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死率几乎100%,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
二、哪些动物致伤需要处置
理论上讲,所有哺乳动物都有患狂犬病风险。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按照传播狂犬病的概率将致伤动物分为高风险、低风险和无风险三类。
1. 高风险的动物包括犬、猫(包括流浪和家养);流浪的或野生的哺乳动物,还有蝙蝠。
2. 低风险的动物包括牛、羊、马、猪等家畜,兔及鼠等啮齿动物。
3. 无风险的动物包括龟、鱼、鸟类等所有哺乳动物以外的动物,被其致伤后属于无风险暴露。
4. 特例:人,只有暴露于狂犬病的确诊或可疑患者需按高风险暴露处置。
三、暴露后伤口分级及处置原则
日常简单分辨:Ⅰ级或Ⅱ级伤口可采用酒精擦拭,无疼痛的属于Ⅰ级暴露,有疼痛的属于Ⅱ级暴露。分辨Ⅱ级或Ⅲ级可通过当时是否有明显出血,伤口无出血、少量渗血及挤压后渗血属于Ⅱ级暴露,明显出血或皮肤全层破裂属于Ⅲ级暴露。
Ⅰ级暴露:无风险,无需暴露后处置,但接触部位需认真清洗。
Ⅱ级暴露:要进行伤口处置及疫苗接种。
Ⅲ级暴露:需要进行伤口处置、疫苗接种及根据情况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四、规范伤口处置的意义
伤口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除或降低伤口内的狂犬病病毒,还可有效的清除或降低其他可能导致伤口感染的微生物,从而降低狂犬病发病及其他感染的风险,一旦被咬伤,必须到医院处置伤口。
五、被动免疫制剂的意义和使用原则
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的免疫球蛋白)是外源的狂犬病病毒抗体,通过局部运用,中和伤口清创后残留在伤口内的病毒,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发病率及延长潜伏期,为狂犬病疫苗注射后产生抗体争取宝贵的时间。主要应用于以下人群:
①首次暴露的Ⅲ级暴露者;
②患有严重免疫缺陷及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的Ⅱ级暴露者;
③首次暴露未使用被动免疫制剂,7d内发生再次暴露的Ⅲ级暴露者;
④干细胞移植后暴露的Ⅱ级及Ⅲ级暴露者。
六、狂犬病疫苗接种和注意事项
目前我国推荐两种接种程序:
5针法(所有疫苗均可使用):第0、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5剂;
“2-1-1”程序(只适用于我国已批准可以使用该程序的狂犬病疫苗产品):第0天接种2剂,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4剂。
两种程序均同等推荐,同样安全有效。
七、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能不能使用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为致死性疾病,暴露后狂犬病疫苗使用无任何禁忌,但接种前应告知医生个体基本情况(如有无严重过敏史、其他严重疾病等)。即使存在不适合接种疫苗的情况,也应在严密监护下接种疫苗,如受种者对某一品牌疫苗的成分有明确过敏史,应更换无该成分的疫苗品种。
八、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是否需要忌口?
疫苗是通过灭活病毒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理论上不受饮食等生活方式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暴露后处置规范及国外狂犬病疫苗的说明书均未提到忌口,但我国说明书建议“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机体保持良好的状况即可。
最后,家里饲养的猫星人、汪星人只要严格接种狂犬病疫苗,体内就会产生狂犬病病毒抗体,传播狂犬病的几率会大大降低,可以放心的喂养。因此,家养的猫、狗等宠物一定要注意定期给它们接种狂犬病疫苗。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