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晚报记者独家连线吉大一院支援满洲里医疗队队员刘勇

2020
04/29

+
分享
评论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A-
A+

吉大一院支援满洲里医疗队队员刘勇的故事

21日  10:30进实验室,20:00出实验室,不吃不喝不休息不脱防护服,持续检测时间超8个小时。 

23日  10:30进实验室,19:30出实验室,21:00继续进实验室。

24日凌晨2:00出实验室。不吃不喝不休息不脱防护服,累计检测时间达10个小时以上。 

长春晚报记者与吉大一院支援满洲里医疗队队员、基因诊断中心技师刘勇博士的独家连线是在24日晚间,他难得的休息时间进行的。 谈到前来支援满洲里的初衷,刘勇说:“我们90后是被大家保护着长大的一代,现在是我们回报社会的时候了。” 日常每个时间段都有明确规划     

老家在山东的刘勇,在父母和朋友的眼里,一直是一个独立性比较强的人,从初中开始住校,从小就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 2013年,刘勇独自一人拉着行李箱来到长春攻读研究生,2019年正式开始工作。每天都有明确的规划,每个时间段都有那时该做的事。 到满洲里前的一个月,刘勇的日常是这样的: 6:50 起床,洗漱,吃早饭。 7:40 到医院,开科会,进行检测工作。 11:30-13:00 由于穿着防护服在实验室里,他午休时间依旧在工作。

80471588115566410

16:30 下班,但他离开的时候往往要在17时、18时或者19时……回家之后还要写临床报告。 23:00左右睡觉。 

“其实我一直在等这个电话”4月15日,正在家里写报告的刘勇接到科室领导打来的电话,问他是否愿意加入国家第一批支援满洲里医疗队。 “其实我一直在等这个电话。”1990年出生的刘勇告诉长春晚报记者,在疫情最开始时,他就做好了准备,“我在基因诊断中心工作,在院里的时候就承担新冠病毒检测工作。” 刘勇作为队里的联络员,把所有队员从长春西站出发至哈尔滨西站的火车票全部买好,然后开始写工作交接报告,独自一人收拾行李。 16日,在从长春到哈尔滨的火车上,刘勇又开始联系到哈尔滨之后的车。到哈尔滨后,刘勇清点行李,把队员的生活物资、医疗物资领出分发。当晚到达满洲里后,刘勇负责医疗队和当地对接的琐事,告诉大家车接车送的时间,告诉大家什么时候吃饭…… 队员们都说刘勇能干,是个十分细心的人。刘勇有些不好意思,“这都是一点儿小事,真没什么说的,用心做就行呗,大家都挺配合的。” 建设    为当地医院设计PCR实验室   4月17日,到达满洲里的第二天,刘勇就来到满洲里市疾病控制中心、满洲里市人民医院实地考察,对实验室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11961588115566601

满洲里市第一人民医院没有PCR实验室,不具备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基础条件。刘勇和昨日本报报道的何佳雪博士,参考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的基因检测实验室布局,参考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发布的实验室方案,反复与兼任卫健委临检中心专家的基因诊断中心主任姜艳芳教授沟通研究,为满洲里市第一人民医院设计了一个分区合理、功能齐全的PCR实验室。 在此过程中,姜艳芳教授反复强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与其他核酸检测不同,要尤其注意实验室标准操作和消毒灭菌工作,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保证人员安全。 

2天就已检测样本近200例   作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的干将和医疗队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主力,刘勇和何佳雪率先进入实验室,投入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战役中,短短2天就已经检测样本近200例,包括确诊患者、疑似患者的鼻咽拭子样本、粪便样本近50例。 在完成每天检测任务的同时,他们还帮助满洲里市疾控中心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测流程,并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员用示范中心的先进经验进行分享,力争将满洲里市疾控中心打造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内蒙古示范基地及标杆单位,为满洲里及周边地区核酸检测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提供经验和指导。经过一周的建设,满洲里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标准化、规范化整改已基本完成。 

主任坚定的目光告诉我   她在等我回来   满洲里市疾病控治中心实验室达不到P2实验室标准,即使穿着3级防护服,也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但进到实验室核心间的时间,刘勇没有一次少于8个小时。 25日21时即将结束工作时,接到满洲里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刘勇又独自一人进入到实验室继续工作。队员们都非常心疼刘勇,刘勇说:“咱能做,咱会做,咱有这个能力做。” 来自大后方的温暖支撑着他   刘勇说,支撑他的,除了对社会的责任感,还有同科室同事的殷切期待和来自大后方吉大一院基因诊断中心的温暖。 不善言辞的刘勇,话多了起来,“临行时我的硕博士导师姜艳芳主任亲自送我们到车站,像家人一样望着我们离去。虽然没有家人来送我,可是主任坚定的目光让我知道,她在等我回来,他们会在后方给我们力量。” 工作上的难题,大后方给予指导;进实验室的时间超过预估时间,姜艳芳主任打来数十个未接来电关心情况,“亲人一样的感觉,让我倍感温暖。” 想起大后方吉大一院基因诊断中心的同事们,刘勇说:“我觉得我和他们从未分离过,我们在两个城市共同为抗击疫情奋斗着。每当我想他们的时候,我就抬头看看月亮,他们在实验室里和我看到的是同一轮。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共同用实验室的灯火通明守护一定会到来的黎明。” 疫情过去要接父母来东北看看   刘勇的家在山东,父母只知道他去满洲里了,只知道他还是和平时一样做核酸检测,但是具体做什么,会持续多长时间,在实验室如何辛苦,刘勇从来没有和父母说过。 “我父母都是实在人,我不想让他们担心,他们还从来没有来过东北,等疫情彻底过去了,我一定要接他们来看看。”

来源:长春晚报

记者 王娜 实习生 李嘉欣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刘勇,疫情,支援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