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加班!患者特多!”这是最近一段时间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医护人员的共同感受。
5个普通门诊、2个转诊绿色通道门诊,医生护士依然要忙到晚上7点多。
前来就诊和咨询的人群中,孕妈妈是主力军之一。医务人员发现,孕妈妈们最操心、最纠结的问题,竟然是——吃!
怀孕期间该吃什么、该怎么吃?民间“偏方”让人眼花缭乱。这其中,有2个误区普遍存在,一旦中招,后果很严重。
快来听听省医医学遗传研究所主任医师廖世秀怎么说。
误区一
不该吃的非要吃
加强营养≠吃保健品
这天在门诊,一位孕妈妈拿出4个药瓶放到桌子上,说是托人从国外带回的叶酸、维生素、亚麻酸、DHA等保健品。
“廖主任,快帮我看看,这几种里面哪一个可以用,哪一个能让胎儿长得更好、更聪明?”她的问题,在前来就诊的孕妈妈中尤其常见。
廖世秀解释,怀孕需要补充营养----备孕时或者怀孕后加强营养能够让胎儿生长得更好,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具体来说,加强营养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药物辅助两方面进行。
备孕夫妇可提前半年到一年左右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加强运动,这样有利于把身体调整到较好的状态。
此外,也可以到医院优生优育门诊进行咨询,按照医嘱进行优生优育相关检查、排除不适合生育的疾病、适量补充叶酸等。这些措施能帮助胚胎得到一个相对优渥的成长环境。
需要格外说明的是,补品、保健品不建议随意吃,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于各种维生素补充剂、保健品,或者朋友推荐的民间偏方、补品,医生不建议随意使用。
对前来就诊的备孕或怀孕人群,医生会通过病史、问诊、抽血检查等方式,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或者叶酸。比如维生素D3、维生素D12等有助于保胎,一般来说,医生会给习惯性流产病史的患者开针对性检查,先看是否缺乏和缺乏程度,再根据检查结果给出合适的补充剂量。
叶酸的补充范围大一些,建议备孕夫妇从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补充多少剂量、中间是否调整或者停止,也是根据检验结果动态调整的。
无论是维生素补充剂还是叶酸,医院开的都是药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严格检验,其安全性要远大于保健品。
不加分辨地自行使用保健品,可能会出现物质补充过量,造成身体不适甚至中毒症状,危害身体健康。
即便是服用常见中药补品或者用中药调理身体,也应当在正规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方剂明确、来源明确的药品,不可使用一些成分不明的偏方。
误区二
该吃的不肯吃
怀孕期间吃药≠对胎儿有害
对于怀孕期间的女性,许多人认为“尽量别吃药,吃药会影响胎儿健康。”专家明确指出:生病拒绝用药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必要的检查、药物辅助治疗,能够促进人体尽快康复,保持良好状态,确保胎儿健康生长。
慢性疾病患者不可自行停药
医学遗传研究所曾接诊过一位孕32周却不幸流产、前来查找原因的患者。仔细询问病史结合相关检查,专家发现患者本人之前患有高血压,且服药不规律、控制不佳。
由于怀孕后担心药物会对胎儿有影响,这位孕妈妈自行直接停药,导致胎盘血管因血压异常产生病变,母胎之间血液循环障碍,最终不幸流产。
不仅是高血压患者,哮喘、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疾病患者也一定要注意,在备孕时应向医生及时说明自身基础性疾病情况,请医生酌情调整用药品种、剂量等,尽可能采用对怀孕影响小或者无影响的药物。
偶发疾病也要积极治疗
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怀孕期间偶然遇到感冒、腹泻等常见疾病,许多孕妈妈选择硬扛着不肯吃药。
专家指出,如果是轻微感冒、腹泻之类,可以暂时观察一段时间,但如果伴随高热、腹泻严重,一定要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自身怀孕的具体情况,让医生选择孕妇可以使用或者能够谨慎使用的药品。
如果治疗不及时,感冒、腹泻等可能导致身体虚弱、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对孕妇和胎儿都很危险。
特殊疾病要优先治疗孕妇
一旦遇到某些疾病,优先应确保大人健康。
比如一些疾病的治疗药物确实对胎儿有害,抗癌药、大剂量持续使用激素类药物、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等药物,如果怀孕期间患者查出一些疾病不得不使用上述药品救命,那么只能根据当时病情、孕周、综合专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建议,考虑好用药时间、频次,进行优生优育咨询检查,先治疗,再考虑是否继续妊娠,等待疾病治愈后,再择期选择生育。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