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像是催化剂,只改变反应和演变的速度,却不改变方向。我的判断是:对新冠病毒的检测会趋于常态化,其相关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几十亿。
——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
王海蛟
王海蛟4月17日线上研讨会口述
多肽链 编辑整理
过去几年里,IVD(体外诊断产品)一直是投融资的热点。
与药品产业一样,未来医保控费等多种因素对整个医疗行业将造成较大的压制,但IVD仍然是很值得投资的领域。
IVD产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新冠疫情爆发后,诸多IVD企业立即行动起来。
拿高特佳投资的IVD企业来说,有国内最早获批的核酸诊断试剂企业圣湘生物、之江生物,为第一线的疾病诊断提供有力依据;第一个完成新冠检测试剂研发的公司热景生物......
在中国,IVD产业在产品端的市场规模超过600亿,增长率超过15%,在服务端约为1600亿的市场容量,增速约10%。
IVD领域是医疗器械领域上市公司最多的板块,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IVD领域是投资的热点,也是退出的热点。
其核心增长逻辑是行业高速增长和进口替代所带来的机会,这推动了很多企业快速从小到大,成为上市公司,并在上市后依然保持20%-30%的高速增长。
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中国诊断市场规模大,基础薄弱,正在补诊断短板,处于高速发展期,我国诊断治疗费用比目前大概在1:4,参照欧美发达国家2:3或1:1的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是行业持续增长的动力。
另一个增长逻辑是进口替代,迈瑞医疗和安图生物就是很典型的进口替代案例,之前三甲医院都用强生、罗氏、贝克曼等跨国企业的诊断产品,现在迈瑞、安图、热景生物、博奥赛斯等公司的产品,在大的三甲医院,也逐步开始使用。
国内的IVD企业,不仅能享受到行业高速增长的红利,又能吃上进口替代的“蛋糕”,抢占外资企业让渡出来的市场份额,两个因素叠加,使得很多企业能够获得比行业增速更快的增长。
过去五年,IVD行业获得了普遍的创业和投资机会,但是并购的案例并不多,因为大家都有一个观念----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基本上做体外诊断的企业,毛利率在70%以上,上了一定的规模,净利率都在20%以上。
假如一家公司有2-3个亿的销售,基本上就有6000万到7000万的利润,可以活得很好,并购的动力不足。
仅有的少量并购案例,都发生在处于红海的生化检测领域,生化检测领域的增长空间比较小,出现了并购整合的机会。
疫情让IVD行业完成转变:从模仿到创新
疫情像是催化剂,只改变反应和演变的速度,却不改变方向。
新冠疫情的出现,使诊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当一种新的病毒出现,我们需要知道它是什么,会导致什么样的病,然后才能看如何治疗,以及将得病的人和不得病的人进行区分,这就是诊断的作用。
从疫情出现10天内公布病毒基因组,15天内推出六种检测试剂盒。IVD行业诊断地位显著提升。诊断为疫情的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过去国内IVD企业的产品,都是跟着外企走,进行模仿,以低价获得客户。这次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并没有外资厂商的成熟产品,这让中国的IVD企业,完成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
△ 高特佳投资集团 执行合伙人 王海蛟
疫情中,所有的检测试剂均是国产自主研发,并且已经实现了对海外出口,协助全球抗击疫情,进口替代的市场蕴藏无限潜力。
此外,检验和临床的关系从松散到紧密。
未来,IVD行业后续应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针对不同区域客户的临床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
新冠病毒检测市场 将达几十亿
对于新冠病毒,我个人认为会呈现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的局面,原因如下:
※ 在武汉解封后,很多省市出现了无症状感染人群,这些无症状感染者依然具有传播病毒的可能性,为防止疫情复发,一定会推行大规模的筛查工作。
※ 未来很可能在发热门诊,实行新冠病毒检测常态化,因为其传染性实在太强了,而且传染开以后,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原来觉得欧美发达国家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现在来看,当感染人群达到了一定数量级的时候,再强大的国家,医疗资源也禁不起这样的挤兑,死亡率会快速攀升。
最近我在观察美国的数据,作为世界头号强国,死亡率也在5%左右,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死亡率已经超过10%。
因此,我的判断是对新冠病毒的检测会趋于常态化。常态化后,新冠病毒检测的市场规模将是非常惊人的。
※ 目前,国家疾控中心已经宣布,在9个省市同步开展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抽样人群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测,这个流行病学调查的检测数量也是非常惊人的。另外随着国外疫情的爆发,海外出口的量也非常巨大。
以上三重因素叠加表明,新冠病毒检测市场规模是惊人的,对IVD产业来说是一个长期性的机会。
从医疗行业上市公司预先披露的一季报的数据中,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业绩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没有新冠疫情相关产品的医疗企业,业绩下滑得很厉害,而有与新冠疫情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公司,业绩不降反升。
这也印证了新冠检测市场的巨大,以及新冠疫情会是一个长期性的机会。除非疫苗的面世,让大家对新冠病毒真正的免疫。
我判断新冠病毒相关的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几十亿,因此拿到相关证书的IVD企业是比较具有投资价值的。
原标题:高特佳王海蛟:新冠病毒检测市场将达几十亿,IVD产业“蝶变”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