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消毒供应室)
“没有我不能、没有我不会!只有我能学!”
困难和畏惧更能激发我们坚定不屈的意志与勇气,在小汤山工作面临最大的体会就是“多变”,小到流程、制度一次次更正修改,大到病房的筹建、护理团队人员的变动,每次命令都是时间短、任务重,但每次变动的争分夺秒都是为防控疫情争取一分机会、一点时间。
我们的坚守终于取得了成效,接到定点医院院党委决定缩减75%医护人员的通知后,我们心中深感欣慰。疫情虽稳中向好,但医院仍需要有人应对这场艰巨的持久战,我只有一个信念:继续留下工作,与其他医院的同仁并肩作战,直至疫情结束、病毒驱尽,我辈再还家!
崔莹莹(妇科微创中心)
(写于支援的第 30 天)
窗外晨曦微露,口罩遮盖下看不到支援同事的面容,行色匆匆的我们正奔向各自的岗位,开启熟悉却又崭新的一天。刚一接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就响了起来:“您好,十分钟后请到楼下接一名“旅客”。我立即下楼,与120按条目交接清楚后,见到了这位“旅客”,她穿着防护服,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带着护目镜,而护目镜上已满是雾气,还可以听见略显沉重的呼吸声。边走边听她说:“护士,我有点发热,37.6℃,是不是已经被感染了?”我的脚步慢了下来,温声答道:您别太担心,发热的原因有很多,您先去换一身舒服点的衣服,喝点热水,我们这有专业的团队负责检查”。她紧张的情绪也在跟我聊天之中慢慢舒缓下来,看着我衣服上的名字说:“莹莹,谢谢你!你们都辛苦了”听到这短短的几个字,不禁让我觉得干劲十足。疫情不退,我们不归,祖国的怀抱是一座暖人的灯塔,时刻照亮着海外游子回家的路。
冬尽春来,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正是这熟悉而又崭新的一天天,组成了守护着生命的敬畏和感动。待到胜利的那一天,摘下口罩的人们,终将再次在微笑和凝望里,温暖拥抱!
缴玲玲(妇科微创中心)
(写于支援的第 33 天)
“迎着病毒走,勇做逆行者”,面对疫情,白衣天使成了钢铁战士,我们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回想起在小汤山医院支援的日子,我终身难忘。印象最深的是我第一个夜班,接到通知后,我立即全副武装带领一行六人去做CT检查,因为护目镜充满了雾气,模糊的我几乎什么都看不清楚,只能从一个缝隙找到一个点位才能看清交接单上的字,此时我耳畔回响起护士长的一句话:一定要点清人数,叫清名字,带去几个客人一定要安全的再带回几人!旅客之间要1米,不要走散!其中,有一家四口是来自非洲的华侨,他们住在不同的房间,父母要去做CT进一步筛查,疲惫不堪的母亲怀里紧紧搂着同样疲惫且年幼的孩子,又不放心10岁的姐姐单独留在房间内,此时作为母亲的心酸,我感同身受。我们尽力安抚姐姐,每五分钟就会走到姐姐的玻璃窗前探望,同时给穿短袖的弟弟找来爸爸的衣服,先消毒,然后给年幼的孩子披上保暖,陪同父母做检查!这一家四口经历了20多个小时的飞行,又在机场焦灼等待,然后来到小汤山医院,心里充满了忐忑,但通过我们暖心的问候,眼神的交流,使他们安心,让他们感受到了回家的温暖!
时间过得飞快,很多旅客给我们2-3病区留下了多封感谢信、表扬信,还有的人隔着玻璃窗给我们“比心”,她们感叹终于回到了强大、安全、温暖的祖国。就像歌里唱的:我们将用温情抚慰每一位受伤炎黄,让温暖在游子心中流淌!
王梅杰 (妇科微创中心)
(写于支援的第 33天)
我在小汤山定点医院的抗疫任务已经告一断落,离开日夜奋斗的战备区,内心有一些不舍,心中感慨万千。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最后的从容淡定,这其中包含了对工作的一丝不苟,战友间的团结协作,护患间的深厚情谊。特殊的工作经历,让我成长,是我一生的财富。
从接收第一批“旅客”,到夜班送最后一位离开,再到污染区每个房间的终末消毒,心中不免有些感伤,整理着每一块自制的宣教牌,擦拭消毒每一个体温表......难忘的点滴瞬间又浮现在脑海里。
“小边,该测体温了”,记得那天,我透过观察窗,看到了一张稚气微笑的脸庞,她是一名留学生,体温忽高忽低,属于高度疑似,但采集咽拭子4次都是阴性,因为发热一直在对症治疗中,已经住了10余天。这位22岁的女孩也慢慢熟悉了穿着防护服,带着护目镜的我们,能清楚地叫出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当天因为她的体温突然升高,当班的我要为她采集咽拭子,其实我是第一次采集咽拭子,紧张的我一颗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因为咽拭子采集需直接面对“旅客”,是一线工作的“火线”岗位,被称为现阶段最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之一,但是专业的技术给了我有力的支撑,迅速采集完毕。后来,经过一段精心的治疗护理,小边即将出院了。这个好消息就像一股暖流滋润了心田,让我更有干劲了。
通过一个月的工作,我感受到了整个医疗队的配合默契,技术过硬。我想正是有像这样一批批专业、敬业的团队不懈努力,才能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我也很荣幸,作为其中一份子,为抗“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谢垚(妇科微创中心)
(写于支援的第 24 天)
4月10日午时,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我走在每天必经的那条小路上,突然接到小汤山支援工作即将进入防护常态化阶段的通知,专班要求留下160名医护人员,我没有一丝迟疑,立刻执笔再次写下请战书: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理应身先士卒,做好先锋模范作用,不畏艰难险阻,为祖国抗击疫情工作添砖加瓦,希望院领导批准。”队长张玮老师特意打电话来慰问到:“家里有困难吗?身体还吃得消吗?家里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毫不犹豫地表示:“张老师,我是党员,在国家这么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应该起到一名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我要求继续战斗!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堡垒无言,却能凝聚着无限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磅礴斗志。在这场战役中,我虽渺小,但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为战疫胜利的画卷写下一笔,让党旗在疫情一线飘扬!
朱慧(妇科微创中心)
(写于支援的第32天)
“我是党员,请先安排我!”、“我是党员,我义不容辞!”一封封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是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最响亮的口号,彰显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场上,有着无数英雄战士,他们是消防战士、是人民警察、是社区基层人员,在这场战斗当中默默为他人贡献自己力量,主动请缨奔赴到防疫战斗的最前线。在小汤山定点医院的工作中,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从事这份工作的使命与光荣,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周围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是一名医护人员,治病救人是我的责任,在2020年3月25日,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因为,我更希望自己也能像党员一样,忠诚履责,迎难而上,奉献担当。
参加此次抗疫行动后,我切身感觉到了历练与成长,我会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为夺取这场疫情防控斗争的胜利不懈努力!
期待,英雄归来!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