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行业的发展,医院等级创建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近年来,全国省、市、县、乡各级医疗机构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等级创建工作。通过等级创建,进一步健全各级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完善管理评价制度和体系,建立长效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逐步构建职责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服务体系
那么等级创建工作该如何开展呢?
其实等级创建工作并不是从某个节点突然开始的,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在很多工作完善的过程中,早已触及到了等级创建的要求,但并没有完完全全的按照等级要求去执行,是因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无论是初评还是复评,等级创建工作全面开展或持续改进的前提一定是:确定规范的组织架构,为此项工作确立保障组织。尤其是初评医院,等级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全员参与,聚全院之心,集全院之智,举全院之力,才能确保评审达标通过。各家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等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可以称之为“创等办”),尽快确定分管院领导,并迅速进入角色,抽调相关人员担任创等办主任及科员,并成立院内专家组,由医疗经验丰富的院领导和科主任组成。
当医院确定好了等级创建工作组织架构,由创等办拟定等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全院职工召开动员大会,发布等级创建工作相关制度,做好制度保障,做到等级创建工作人人有责,奖惩有法,进一步可以邀请县局领导对医院等级创建工作做相关指示,让全院职工感受到等级创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对完成任务更有决心和信心。
从院领导到科主任再到科员,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在等级创建工作中的角色,知道自己该负责什么工作,接下来就需要创等办对评审标准进行责任分工,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成立自己的等级创建信息系统,编制作业指导书,而后对全院职工进行指标的逐条解析。
在此之后,各科室分工协作,开始编制资料、组织培训演练、进行指标考、整改医院布局等工作。创等办定期组织召开指标的完成进度和工作难点汇报会议,对等级创建工作进行总结及任务安排,院领导对等级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能够给予的支持要进行说明。
在医院取得第一阶段成果之后,应当进行六次自评,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与标准要求的差距,进行持续改进。初步完成了等级创建工作之后,可邀请上级评审专家来院进行现场指导,结合专家给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当初步达到了等级评审的要求,可进行预评,预评后依然是整改,待该次整改完毕,便可提出评审申请,请卫生健康部门组织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医院进行评审。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