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急诊先锋 | 李树祥:县医院急诊科医生需要“十八般武艺”

2020
04/27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作为一名急诊老兵,在李树祥看来,当一名合格的急诊科医生并不容易。
记者:万笑笑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中心医院,年轻职工都亲切地称呼该院急诊科主任李树祥为“李叔”。的确,从1983年来院工作到1992年任急诊科主任至今,可以说,李树祥和急诊打了一辈子交道。

这些年来,宁城县中心医院急诊科从一间小小的值班室发展成独立的急诊科,从之前的没有院前急救发展成现如今的区域急诊急救中心,从一开始的地面救援发展成现在具备空中救援能力。李树祥,全程经历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滋味。

 从值班室到区域急诊急救中心的“变身”

同大多数科室的发展史一样,宁城县中心医院的急诊科也是从一间小小的接诊室“发家”的。

李树祥说,1985年以前,医院没有急诊科,门诊只有一间医生值班室,由所有门诊医生轮流值班,负责8小时以外的门急诊病人接诊和出诊工作。1985年,应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医院加强急诊工作的号召,医院成立了急诊室。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树祥

急诊室成立后,医院内、外、妇、儿科各抽调一名医生到急诊室值班。护士则相对固定在急诊室。1992年,急诊室更名为急诊科,李树祥任急诊科主任。

随着院内急诊科发展的逐步健全,改善院前急救状况被提上日程。为了使更多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经过多方努力,医院在急诊科的基础上,投入基础设施,配置专业救护车和专职救护车驾驶员,并开通了120专线电话。1998618日,宁城县急救中心成立。

李树祥回忆说, 宁城县急救中心是赤峰市第二家挂牌、市内首家拥有“120”专线电话的县级急救中心,在宁城县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宁城县急诊急救特别是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急诊科掌握着疾病时间窗,是医院的最前沿阵地,因此,急诊处置的及时性,也是其他科室无法替代的。”李树祥告诉《健康县域传媒》记者,急救中心成立后,120电话家喻户晓,老百姓对院前急救的需求不断增加,医院的救护车也由2辆增加到5辆。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飞机救援剪辑视频

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愈加明显——急救半径过大,直接影响了救治速度。宁城地处蒙冀辽三省交界,占地面积4305平方公里,东西距离100余公里,宁城县中心医院所在的天义镇位于全县最东部,急救半径长,医疗急救资源分散。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宁城县委、县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决定以宁城县急救中心为核心和平台,选择条件较好的中心卫生院为网络医院,在2004年建立了宁城县急诊急救网络。

120指挥调度中心对所有网络医院实行统一调度和指挥。实现全县急救联动,解决了急救半径过大的难题,也使全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整合和利用。”李树祥介绍道。

为了让120指挥中心掌握所有网络医院救护车的运行状况, 2005年,医院投资为120指挥中心安装了G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为急救网络所有救护车安装了GPS终端。2012年,救护车又安装了无线视频传输设备。这样,调度员和院内医护在电脑屏幕上可以随时看到每辆救护车的运行和救治状况,可以实施远程沟通和指挥,提高了出车速度和救治成功率,也使全县急诊急救网络联动工作落到了实处。

除了地面救援外,2016年3月首次与北京999合作开展了空中救援。2020年,宁城县中心医院直升机停机坪也已投入使用,接送危重病人。李树祥说,急诊科的发展离不开医院领导的科学规划和重视。

“不论是高效的院前急救,还是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创建过程中,急诊科都没有掉‘链子’”。

以身作则,树个好榜样

作为一名急诊老兵,在李树祥看来,当一名合格的急诊科医生并不容易。“急诊科医生需要具备急危重症的应急处置能力,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丰富的急诊临床经验。因此,急诊科医生更像是‘杂家’,需要具备‘十八般武艺’。”

相比于大医院急诊科,县级医院急诊科有自己的标签——综合性强。“急诊科医生要面对所有来院的急危重症(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患者。急诊科医生一天接诊几十个患者,可能就会遇到有十几、二十几个病种,跨越较大。因此,必须要有丰富而全面的基础和临床知识,才能在短时间内对病人进行甄别。” 李树祥说,他常常跟团队讲,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必须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因为急诊科掌握着疾病时间窗,是医院的最前沿阵地,急诊处置的及时性非常关键。 

也正是由于急诊科“急”的科室特点,经常会遇到情绪急躁的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往往成为冲突的发生地。
李树祥经常自勉和鼓励弟兄们的一句话就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有时重患家属有过激言行,但患者是无辜的,家属可能是因为着急。”李树祥的体会是,只要站在患者和家属的立场上用心去救治患者,患者和家属总是会理解医生的。“当然,酗酒闹事者,还是要讲究沟通和处理方式,不能跟醉酒者对着干。就算醉酒者说的话不中听,也不能跟他计较那些‘醉话’。所以说,一名合格的医生,精湛的医术跟有效的医患沟通缺一不可。” 

刺激的急诊工作让李树祥养成了一个工作习惯:有求必救,没有8小时内外概念。“抢救患者必须争分夺秒,稍有迟疑,可能就是一条生命。”
在带团队时,李树祥一直坚持一个理念:以身作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同事眼中,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李海燕,2008年8月调入急诊科,2016年任急诊科护士长。这十多年的搭班,李海燕对李树祥的印象是爱岗敬业,视科为家,只要病人需要,不分昼夜,一个电话分分钟就到。
“有一天晚上,李主任爱人胆囊炎在家输液,值班医生给主任打电话说需要会诊,主任把点滴拔下来就往医院赶。事后他爱人跟我说,在李主任心里,危重患者比爱人重要多了。”李海燕说,李主任的默默付出就是团队最好的榜样。
目前宁城县中心医院急诊科有29名护士、18名医生和6名救护车驾驶员,已经是一个大家庭。其中,白海峰、张丽民、姜亚龙和张启光是医院赴鄂医疗队的勇士。

为县域急诊医学科发展探路

当前,县域急诊医学科的发展成为行业内受关注的话题。宁城县中心医院急诊科的发展也恰恰为县域医院急诊科发展打了个样儿。
 

李树祥说,凡是来急诊看就医的患者,都要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 “因此,我们的工作就是围绕患者的需求开展各种新技术项目,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心脑血管急症和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节点都前移到急诊科,逐渐形成“医护围着病人转,专科医生到一线,急救半径再缩短,提高生存少致残”的服务模式。 及时把握本行业内的工作新动态,不断地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急诊科团队的素质,还能增强患者的信任度,提高整体救治水平。 
当然,不少县级医院急诊科的发展存在很多“卡脖子”的问题,比如,院领导对急诊科的认识不足,把急诊科当成是医生的发配科室,导致医生不愿意从事急诊工作。以及急诊科的工作高负荷、高风险,但待遇往往低于其他临床科室,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等等。
李树祥认为,目前国家卫健委正在大力推进的“五大中心建设”,就是对急诊急救工作的重视。急诊科也要抓住这次发展机遇,把科室培育成参天大树,使急诊科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人人关注急诊科的时候,急诊科的春天就真正来了。”

记者后记:
第一次见李叔,是在2018年中秋节之夜。那天晚上,我在宁城县中心医院采访急诊夜班,正巧李叔来转科室。
李叔家就在医院附近,走路5分钟的路程。就是这么近的距离,方便了他上班,也方便了他“不按点上下班”——他像极了高中班主任,晚上下班后还要再来一趟学校盯盯学生们的晚自习,看看学生们是否有需要他帮助的地方。对医生来说,夜班就是他们的“晚自习”。
为了方便采访,我也穿了一身急诊医生的工装,在急诊室观察着值班医生左凤仁大夫接诊的过程以及前来就诊的患者和患者家属。其中,有一位来醒酒的醉酒中年男子,大吵大闹,不配合左大夫的检查,还谩骂着规劝他的妻女,后来被医院保安制止。醉酒男走后,李叔让我把工装换下来,因为担心再遇上情绪激动的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怕我受到袭击。他说,当了三十多年来的急诊医生,遇到过很多“名场面”,醉酒只是“小儿科”。在处理医患关系上,他相信,“只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患者和家属总是会理解的”。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宁城县中心医院选了15名勇士“出征”援鄂,其中包括1名急诊科医生和3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科室的“家长”,李叔告诉我,“尽管相信他们都会平安归来,但眼泪还是无法控制,鼻子酸酸的”。在出征仪式上,宁城各级领导和全院同事都来给勇士们壮行,李叔的小个头在人群中实在是不起眼,但在团队里,他却是同事们的“定海神针”。只要他在,大家会更踏实。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