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工作宣传日丨“不给打疫苗”的原因,谁真正仔细考虑过?

2020
04/26

+
分享
评论
卤煮疫苗
A-
A+
及时接种疫苗 共筑健康屏障

4月25日是全国预防工作宣传日,每到这个时候我的朋友圈里满屏的歌颂和赞美,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疫苗相关知识的科普。

而今年的主题“及时接种疫苗 共筑健康屏障”虽然可谓是疫情后最好的宣传口号,同时也是一种美好的期望。

75031587864901532

然而,问题就来了。

【如何做到“及时”】

所谓及时,就是“把握时机、抓紧时间”的意思,也就是在适当时间尽快把疫苗打上。

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之后,家长们面对孩子接种的疫苗可谓是满心焦躁,在这场疫情后,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认识到了接种疫苗的重要性,都希望尽快把没打的疫苗打上。

33711587864946325

很多家长第一时间都想知道的问题无非就是这些:

“什么时候能打疫苗?”

“现在打还来得及吗?”

“超龄了怎么办?”

“疫苗怎么排?”

“如果来不及打有没有补救措施?”

“能不能几种疫苗一起打?”

在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这些问题想要寻找答案可谓易如反掌,随便找个自媒体平台或者搜索引擎就能搜到很多答案,甚至非常“循证”和“权威”的回答。

然而,很多家长慢慢就会发现:这些回答看上去没有问题,但却完全无法实施。

于是家长们要么去找接种单位拍桌子指责,要么拨打疾控电话投诉,要么就是在网络上曝光,总之每年都会有很多这样的医患矛盾出现。

但谁又思考过如果打疫苗了,会出现什么样的负面结果?接种单位为什么不给接种?

接下来,给大家说说医护人员为什么“不给打疫苗”。

【临床试验原因】

“这个医德败坏,我们家孩子就超了几天疫苗就不给我打了!”

很多家长在带孩子打疫苗的过程中,都会因为年龄或是性别的原因遭到拒绝,而回家一查一问发现,这些疫苗在国外就可以接种,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很多时候并不是接种单位不愿意打疫苗,而是国内批准的接种程序问题。

11621587864995305

举例:

13价肺炎结合疫苗:在美国,13价肺炎结合疫苗可以给6月龄以上的人群接种,甚至上不封顶,但目前我国大陆地区进口13价肺炎结合疫苗仅仅能够给7月龄之前的儿童开第一针,15月龄前完成接种(国产可以打到6岁前);

HPV疫苗:美国现在仅有9价HPV疫苗,并且推荐给11-12岁儿童接种,接种年龄范围是9-45岁,香港获批是9岁以上,而且男性女性都可以接种,而我国大陆地区仅能给16-26岁人群接种;

轮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程序卡的最严格,但事实上在国外也很严格,只不过美国出台了相对宽松的要求,而我国虽然有新的专家共识但是普及度和力度不高,还是需要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接种。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和临床研究情况有关。

我国对于疫苗都会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后证实在某个年龄、性别范围内安全有效后才会批准上市和使用,并且把符合要求的条件都明确写进说明书中。

因此,接种人员只能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预约接种,即便是明知道超龄、跨性别有益,也是不能违规操作的。

当然,如果未来能有更多研究数据能不补充,年龄和性别都会逐渐开放的。

【计免系统原因】

“明明是按照说明书程序接种,凭什么不给我打!”

如果说明书允许情况下,是不是去打疫苗就能一路畅通无阻了呢?

其实不然,而且里有非常尴尬,那就是看似很先进的计免系统会卡住一些程序不给你接种。

7001587865033463

举例:

我国(除安徽、北京、港澳台地区外)一类流脑疫苗的接种程序分别在6月龄、9月龄、3岁和6岁各接种一剂流脑多糖疫苗,也就是第一针流脑疫苗最小也要6月龄接种,而国内的AC结合AC-Hib分别在3月龄和2月龄就能接种,结果系统卡着不能预约,以至于只能拖到6月龄之后接种;

我国的甲肝灭活疫苗既有免疫规划疫苗(一类,即免费疫苗,仅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四地属一类)也有非免疫规划疫苗(二类,即自费疫苗),而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程序是18月龄和24月龄,非免疫规划疫苗按照说明书1岁即可接种,但一些系统无法进行预约。

也就是说,不是医生不给预约,也不是护士不想给打,而是系统根本不允许。

医护人员不是黑客也不是码农,对于这种情况只能等着系统更新才能改变。

当然,系统也不允许超说明书用药,除非特殊情况。

【考核原因】

“我就想打自费疫苗,凭什么先给我打免费的!”

在疫情结束后,很多医护人员都优先安排免费疫苗给孩子接种,即便是家长主动提出,也依然难以改变跑一趟医院没打到希望接种的疫苗的现实。

什么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绩效考核要求。

在我国有一个非常霸气的考核要求,就是接种及时率。这个东西简单来说就是既要尽快及时的把疫苗打上,又要保证疫苗覆盖率足够高。

32041587865063785

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问题不是吗?问题大了!

在疫情期间,很多孩子欠下的疫苗就如同利滚利一样积压起来,而这些疫苗如果不及时接种,一方面会造成相关传染病的隐患,还会影响到医院的绩效考核评分,也就是直接和收入挂钩。

除此之外,《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说明》里明确要求一二类苗冲突时先打一类疫苗,因此不得不尽快把一类疫苗补上,再考虑其他疫苗。

有些地区还为了防止疫情扩大,限制接种单位的疫苗接种数量不能超过几针,因此更加剧了这种情况出现。

那么就会有人说了,他们扣钱关我什么事。

几个字:将心比心吧。

【供应原因】

“为什么他们都打了,不给我打,别的地方能打就你们这里打不了!”

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无论免费还是自费疫苗,都应该源源不断地保持供应,别人能打上的我们也得打上,别人有的我们应该也有。

但遗憾的是并不是这样,要知道一支疫苗从生产出来到接种,中间有很多环节的。

接种单位所使用的疫苗,受到企业生产数量、中检院批签发数量、省级招投标情况、地市区县遴选和准入情况、接种单位采购情况的限制,在接种单位采购之前,那么多步骤如果有一个环节卡住了就没得可打了。

50761587865099471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某进口疫苗,供应不稳定已经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接种单位打着打着供应就打折了,于是接种单位也着急,眼巴巴地看着冰箱想着过不了几天被家长们围着怼来怼去的场面。

于是经典但是无可奈何的解决方案出来了:第一针先不打了,先保障续针。

结果您就看吧,续针的家长提心吊胆,担心过不了几天连后续的针都续不上了;想打第一针的家长干着急,看着续针的那些家长还不知道为什么给他们家孩子打,于是从拍桌子到打电话投诉,甚至报警都出现过,最终弄得鸡飞狗跳。

疫苗供应真的是个很大的问题,为了避免断供出现的上述情况,有些接种单位干脆不打了省的找事,虽然看似不对,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因此,我国才要发展自己的国产疫苗,保质保量还要保证供应,逐渐减少对进口疫苗的依赖,给接种单位提供疫苗供应保障,也是给儿童提供健康保障。

【补偿原因】

“凭什么不能一起打!明明专家说了这两个疫苗可以一起接种!”

在疫情之后,谁都知道选择联合疫苗和采用联合接种的方案是最高效的办法,但是明明谁都知道两种甚至多种疫苗可以同时接种,一般却只能免费疫苗一起接种呢?

咱们做个比喻吧:

举个例子,就像这次疫情之中,某种药物一直在给新冠肺炎病人使用,同时病人每天都要喝白开水。但是呢,最终各种渠道发表出来的结论都是某种药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家都在赞扬并且争先恐后地争相采购这种药物,但没有人说白开水起到了效果,到底是哪个起到了作用呢?

是不是看懵了?咱们换成疫苗来说:

家长带着孩子去接种了一种免费疫苗和一种自费疫苗,在接种后出现了全身严重的异常反应,最终到医院治疗后才逐渐恢复,于是家长去接种单位大闹,接种单位在填写AEFI(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上报后,经过鉴定不排除疫苗相关,于是问题就来了:到底是哪个疫苗导致异常反应的呢?

86311587865137805

对于疫苗相关的异常反应补偿,免费疫苗是由政府补偿,自费疫苗是由生产企业补偿,而两种疫苗一起打,如果不能区分原因,那么就成为了一个悬案,两头都不能出面补偿。

那么有人会说了,政府/企业这么有钱,谁大方点把钱补上不是得了么?

说着简单,谁都不愿意无故背锅,大度也要看场合,因此并不能对任何一方进行指责,而且这是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要是换作两个不同企业生产的二类疫苗,可能更麻烦了。

即便是有了补偿,受种者或者孩子家长如果对补偿不满,依旧还是会找接种单位施压。

这个时候,接种单位就成了最惨的人,家长找不到别人肯定找接种单位,而接种单位也没有犯任何错误但可能要自行承担后果。

联合接种看似美好,但执行起来还是有困难,因此推动疫苗商业险覆盖所有疫苗,所有的异常反应统一补偿,才能解决一线人员的顾虑。

【法律问题】

“又没什么事,你就给我家孩子打一下不行啊?”

有的人认为,虽然超出说明书,接种了也不是大问题,或者按照一些文件进行接种也算是有据可依,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目前《疫苗管理法》出台后,很多违规操作的行为都提升到了违法,为什么呢?

很简单,疫苗法明确提到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就是《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而规范里边明确要求按照说明书接种,因此接种单位工作人员一旦超说明书就可能涉嫌违法,尽管一般来说只要不出现严重异常反应都没事,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50881587865170731

更何况,一些疫苗的指南、共识、说明书内容并不一致,在出现法律问题后,任何一种文件都可以作为证据。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流感疫苗:

国产疫苗、进口疫苗、指南、药典的接种程序都有区别,你给3岁孩子第一次打流感疫苗,指南建议2针,说明书只让打1针,如果打了第二针出了严重反应,直接就可以告你个违规操作——说明书可没说能打2针。

希望未来能够遵循科学循证的原则,统一说明书、药典和指南,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也减轻一些一线人员解释的负担。

【信任原因】

“指南上明确说了可以打流感疫苗,说明书也没说不给打,你们凭什么不给打?”

出了刚才说的原因之外,即便都解决了,医护人员可能也不敢随便给一些诸如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妊娠期妇女、高龄老人这类人群接种。

首先,不得不承认从科学角度来说肯定是不对的。

39271587865196506

但是换一种思路,换成你是一线接种人员,你敢给他们接种疫苗吗?至少我不敢说我肯定会接种。

网络上很多人都提到过,不给孕妇打流感疫苗就是道德败坏、不给湿疹儿童接种疫苗就是医德丧失、不给慢病人群接种疫苗就是变相杀人……

往往说这些话的人都不会参与到一线的预防接种工作当中,因此也不会操心这些事情,只要摇旗呐喊站在道德制高点就行了。

其实这个事情道理上来说不给打是有错,但是打了出事真麻烦:保障措施跟不上、解决制度不流畅,最终压力都在一线。

更何况,网络信息时代,动不动就曝光,无论有责无责先发声的都是有理,疫苗接种后出现什么事情都可以把锅甩到疫苗上,最后被指责的依然都是一线人员。

信任,往往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建立信任,往往很难。

【写在最后】

每年4·25看到的的科普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只不过今年宣传的名人也比往年多了一个张文宏之外,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不过我还是希望每年的任何时候对于疫苗科普的热度都能和4月25日一样,保持很高的热度,但在辅助工作方面也应该有更好的力度。

78171587865226143

科普只是知识,更多的还是纸上谈兵,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配套政策、法规能够跟上,服务才能真正跟上,否则一切所谓的“专业方案”无非只是促进事不关己的医患矛盾罢了。

站在道德制高点抨击一线人员解决不了任何实质问题,如果真的有能力,应该从上层推动有助于接种工作的相关方案出台。

当然,对于一些无理取闹不给接种疫苗的情况,还是应该善用投诉的权力,这也是为孩子或自己争取到健康的权利。

最后也告诉家长们几个有助于让孩子顺利打上疫苗的字:理解沟通、友好协商、学会求助、善用权利。

少一些冲突,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问题总会解决。

愿天下无疫。

参考资料:很多一线人员的倾诉与无奈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