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如何看待散发本土病例?何时能恢复到疫情之前?
目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关键时期。对于散发出现的本土病例、局部出现的聚集性疫情,我们应该怎么防?怎么控?近日,白岩松连线了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白岩松:欧洲有报道说,他们群体免疫占比比较高,我们将来会不会成为群体免疫的洼地,反而会吃亏呢?
吴尊友:群体免疫要靠自然感染,目前自然感染的代价是非常昂贵的,一般的社会接受不了。我们现在的防控措施,能够控制住疫情,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太担心。
白岩松:过去20多天,真正没有本土病例只有2天,面对不断出现的本土病例,您怎么看?它可怕吗?
吴尊友:最近零星发生的本土病例,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和境外输入有关,而且本土病例大多都是在隔离期间确诊的,也有个别的例外,比如北京的聚集性病例。不过这些零星的病例,我们都在第一时间发现,没有发生扩散。
白岩松:本土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有关联,是因为国外疫情还没有控制,所以我们是不是要慢慢习惯这一点?本土病例是可控的吗?
吴尊友:我们现在的防控策略,能够基本控制住疫情。一是我们减少了境外来华的航班,二是加强了空港和落地关口的检测和防控力度。这些措施能够堵住境外输入性病例以及带来的关联性病例。
白岩松:哈尔滨一传多的情况,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什么?
吴尊友:这个案例提示我们:
一、病毒很诡异,防控确实有难度。
二、在防控当中,我们还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防护意识不强,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三、医院的管理不到位,造成感染人群在医院内二次传播病毒。
白岩松:核酸检测是否要覆盖到每个人身边?
吴尊友:扩大检测,早期发现病人,是很有必要的。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除了入境人员和隔离人员风险较高外,其他省区感染风险还是比较低的,采取核酸检测,主要是为了早期发现感染者。是否每个人都要做核酸检测?这需要风险评估,没有必要每个人都要做,但来自境外、高风险区,以及有密切接触史的人,则需要做。
白岩松:现在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如何?
吴尊友:核酸检测灵敏度很高,但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后,主要在我们的下呼吸道,能够被检测出的机会在50%-70%左右,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查出来,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对一个人反复做检测,特别是有临床症状的,提示有肺炎症状的,检测阴性后,我们还要做4-5次检测,才能查到核酸阳性。
白岩松:何时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吴尊友:如果想回到疫情发生以前,目前这个阶段,在全球疫情没有控制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还不行。
五一我们能出门吗?可以去哪儿?
有网友提问:“目前的情况下,五一可以出门?哪些地方我们能去?需要注意什么?”
吴尊友表示,五一长假大家应该出去散散心、看一看,经历这两个多月后,很多人已经快憋得受不了了。从全国的总体情况来说,我们生活的环境当中有病毒的风险还是很小的,但是也不能不防范。吴尊友建议,可以打开公园的门、打开家门,让大家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但是不要聚餐,不要聚会,更不能放纵。
4月8日,武汉已经“解封”,有网友提问武汉可以去吗?吴尊友的回答是“当然可以去。”
来源:华医网
免责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