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农历庚子年初,春寒料峭。谁都没有想到,伴随着庚子年春节而来的,是一场无论对党和国家还是全体中国人民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街道上看不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水马龙的繁忙,行色匆匆的人们面戴口罩,眼神中只有戒备和惊慌。一时间,我们熟悉的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看着每天增长的确诊数字,不断扩大、颜色不断加深的疫情地图,人心震荡,舆论汹涌。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告急。
2月1日,当我看到新疆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发起的驰援武汉的倡议书时,心头紧缩,心中沉甸甸的使命感让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其实当时心里就想到一句话:“没有生而英勇,那就选择无畏!我要去武汉做些我自己能做的事!”还记得2003年非典战役中,作为第二梯队的我没有进入发热病房工作,这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件憾事,这次的新冠病毒,我绝不缺席!确定了出发的日期后,我才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70岁的妈妈和15岁的女儿。妈妈用躲闪的眼神掩盖着她的惊慌无措。女儿却泪眼婆娑的向我求证:“你真的要去吗?妈妈!你能保证你一定会平安回来吗?如果你能保证,我就答应你去!”我只有紧紧抱着她,反反复复重复一句话:“我很快就会回来的,一个月,最多两个月!我保证,放心,你们都放心!”临行前本以为准备万全的我就被像妈妈一样的林主任打败了。
润唇膏、香水笔、内衣裤、袜子、护肤品、面膜……一应俱全。压了又压的行李箱我都快提不动了。当然,也少不了同事朋友的千叮万嘱。就这样,我带着重重的责任,对未来工作的忐忑,家人和同事朋友们满满的爱和期盼,踏上了征程。2月19日,由四家医院组成的13人,新疆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驰援武汉医疗队,从乌鲁木齐出发了!
因为疫情,武汉已经关闭了包括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正常入汉通道。我们不得不先飞机、再高铁、然后大巴,途经郑州、信阳两地辗转入汉。2月20日下午,我们经过两天奔波,终于到达武汉。当大巴驶入武汉市区,看着这座有着千万人口此时却一片寂静的城市,不禁悲从中来。我暗下决心,武汉,我虽不能力挽狂澜,让你立刻恢复往日生机,却要为你拼尽全力!
入汉后,我们立即开展了紧张的工作。这期间我们先后在武汉商职医院、汉阳医院、方舱医院这三家医院开展工作。和电视上看到的一样,我穿上了防护服,戴上护目镜、面屏,双层甚至三层手套。虽然工作还是那些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但是厚重不透气的防护设备,却让平日里手到擒来的工作变得不是那么容易。没到武汉之前,对这种从未碰到的病毒还是有所担忧的。
真正进入病区后,不但充足的防护设备让我有了底气,忙碌的工作也让我没有了多余的心思。在汉阳医院呼吸三病区,我和另一位素未谋面的老师承担了每天病区内所有病人的静脉输液药物的配置、摆放、核对。每天我们俩都要反复核对四遍才能安心。虽然每个班次只有六个小时,却也是一场不小的消耗。
一个班次下来,十个手指头都生疼生疼的,耳朵也被口罩勒得火烧火燎的,护目镜、靴套里的水蒸气一道道的往下流。尽管如此狼狈不堪,当我走进病区,看到病人们期盼的眼神,竖起的大拇指,还有些人因为高压吸氧不能发音,微微点头来表示无言的致谢。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脚步!我想我的到来不只是简单的工作,对躺在病床上的人来讲,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信念的支持和行动上的鼓励。
2月27日,随着疫情好转,汉阳医院取消了作为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当晚22点,我们突然接到命令:“半个小时后出发!”我们又投入了新的战场—方舱医院。那天晚上武汉的街道上,一辆装着13个人的中巴车,我们在夜色中整装待发。大家像是给自己鼓劲儿似的合唱着:“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当天晚上,我们四人就进入病区开始了工作。这里离我们休息的酒店有40分钟左右的车程。为了保证准时接班,每个班次我们都是提前一小时出发。刚开始,因为人员的不充足,我最长的班次是从早八点到晚上20点。早上六点起床,只敢喝半袋牛奶,吃点面包,就出发了。晚上回到酒店已经是21点左右。洗漱完毕,22点才能吃上晚饭。从早上六点到晚上22点,16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我再次刷新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极限。
3月12日,方舱内我最难忘的一个班。穿着防护服的我拿着四大张,近140名病人资料,在电脑上一一填写、核对。我在电脑前坐了整整四个小时,护目镜已经模糊了。眼睛发胀,疼。头痛欲裂,恶心,想吐。我想把最后几个整理完再停下,可是身体已经不允许我继续做下去。我不得不站起来,天旋地转,我又坐下。此时此刻,脸上的双层口罩已经不再能保护我,随着呼吸的起伏,它们像桎梏一般,紧紧贴在我的鼻孔上。我没有办法呼吸,只能张开嘴,大口喘气。我感觉我已经缺氧了。我离开电脑,像个醉汉一样,四肢无力的瘫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尽可能调整自己的呼吸。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可能十分钟,也可能20分钟。我感觉没那么难受了,呼吸顺畅了好多。我慢慢站起来,回到电脑旁,完成了剩下的工作。
其实我并没有经历过从死神手里抢人那般争分夺秒的紧迫,更多的是在做每个护士都会做的基本工作。就是这样平凡的工作,我拼尽自己的力量,守卫自己的家园,守卫自己的祖国。只有这样,才会换来自己曾经熟悉到偶尔厌倦,但此时想来却格外珍贵、亲切的每个人,每件事,每天的生活!
每一场真刀真枪的战役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温情。每一个温情的背后,都有着让人温暖的小故事。一天,一个刚刚脱掉防护服的警察,被另一位护士“交”到了我手上,“他脱护目镜时碰到眼睛了!”我心里一惊,抬头看了看一米八几的他,眼神中有不安和惊恐。我赶快让她坐下,用无菌生理盐水为他反复冲洗双眼。一边冲洗一边安慰他。冲洗完毕后,又仔细给他讲了注意事项,让他放心的上报领导,并且仔细地给他演示了脱护目镜的标准动作,怎样做才不会被污染……他像个小学生一样,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的点点头。突然他站直了身躯,啪,一个标准的敬礼!“谢谢!”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这两个铿锵有力的字落到了我心里。我心里一震,却手足无措的不知道该怎么还礼才好。这敬礼和谢谢是对我最大的回报。每次回想起那一幕,我心里暖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3月22日,经过党组织的慎重考虑,正式批准我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中共党员。预备会议是通过视频连线开的,受条件限制,也没有进行入党宣誓仪式,更没有党徽。但是从那一刻起,我生命中又多了一种身份,多了一层责任和担当,更多了一份学习奋进的动力。
不知不觉间,抗疫生活就在每天的汗水中悄然结束了。这段日子除了工作,也有让我泪目的瞬间,就像那一晚雨夜,武汉街边带着雨水的白玉兰悄然绽放,给了我最无声、最温柔的鼓励。这段日子,我最害怕的就是听见有人叫妈妈,这两个字平日里不知道听见多少遍,可是在这里,这两个字却成了我最怕听到的词。不管在哪儿只要听见这两个字,我脸上的泪水就会不争气地流下来。幸亏一直有口罩遮住脸,否则怕是要被别人笑话好多次呢!人生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有一种懂得叫用心珍惜。
3月30日早上,我们医疗队即将和自治区人民医院的142名战友一同乘飞机返回故乡。武汉汉阳区政府、汉阳医院的各位领导、同事为我们举行了热烈的欢送仪式。鲜花、掌声、拥抱、分别的不舍,让人心情难以平静。一路上,警车开道,汽车鸣笛致敬,老百姓打开窗户挥手送别,志愿者一路平安的祝福,空乘小姐姐让人心动的微笑,一张目的地是美丽故乡的机票,这一切铸就了那天漫长的告别!
时至今日,我从没把自己和英雄两个字挂上勾。其实,我心存感谢。感谢我们党的统一管理,壮士断腕般的封城举措;全国人民的默默宅家坚守,阻断了病毒的去路;感谢我的领导,感谢他们信任我,委以重任,给了我在荆楚大地挥洒汗水的机会;感谢所有见面或未见面的兄弟姐妹,给了我这次过命的缘分;感谢那些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后勤英雄们,保障了我们的生活供应;感谢那些留守的姐妹们,承担了所有的工作;感谢我的家人支持我,挂念着我;更要感谢的是那些为2020年带来春天而沉眠于这个冬天的所有人……
2020年4月4日清明节,国务院发布公告,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天安门广场举行下半旗仪式。鸣笛、默哀、悼念在新冠疫情肆虐中牺牲的烈士和逝去的同胞。我也走到隔离酒店的窗前,低下头,默哀三分钟,泪水夺眶而出!我用最朴素的方式来怀念那些逝去的生命。他们是凡人,亦是英雄。2020年的春天是他们用命抢回来的!人类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微粒,可一旦凝聚起来,却能叫日月换新天。14亿中国人通力协作,将这该死的病毒打得七零八落。这场疫情中,每一个付出的中国人都是英雄。
时光如流水,静默不言。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告别了三月,迎来了最美的人间四月天。让我们一起继续忍耐、继续坚持,等到疫情彻底退散,所有的美好如期而至,我们再相约珞珈山,最美的樱花节!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