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让华佗开颅而不杀他,华佗会怎么死?
一代名医华佗是怎么死的,众说纷纭。但有历史资料表明,被曹操所杀可能性大。其中,《三国演义》对此的解释可谓深入人心。在该书的第七十八回中,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麻沸散,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生性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在狱中。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剂。可以说,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记录最早的麻醉药。由于年代久远,其配方已失传。但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已接近复原。
一代名医就此陨落,不免让世人叹息。如果曹操让华佗开颅而不杀他,华佗会怎么死?
根据史书记载,很明显这是一台开颅手术。既然要手术,首要需要解决的是麻醉的问题。所幸的是,华佗有神奇的麻沸散。但经过现代复原配方,发现其配方中并没有真正能让人神经处于麻痹状态的成分,至多会让人处于昏迷的状态。但头皮痛觉神经也是非常敏感的,巨大的疼痛会让曹操醒来。即使不醒来,也会因疼痛而不停地躁动。曹操手下以为华佗在害他们领导,可能会当即杀掉华佗。因此,第一种可能:当即被斩杀。
关于麻沸散,史书记载是可以手术的。《三国志》上是这样记载的,若病结积在内,针药不能及,当需割者,使饮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也就是说,以酒送服麻沸散可以药力大增。这在日常也很好理解,吃药不能喝酒,就是怕酒增加药力。姑且这个可信,但饮多少酒可行?恐怕即使神医也无法准确把握剂量。一旦剂量过大,势必会导致呼吸抑制而死。因此,当即被斩杀的可能再次增加。
就算神医计算精准,麻醉成功了!接下来,就是手术过程。
《三国演义》描述其开颅过程是,利斧砍开脑袋。从现代神经外科手术中观察,几乎每个人的颅骨厚度都不相同。再加上每个人的营养状况不同、年龄不同,颅骨的硬度势必不同。因此,华佗开颅的力度很不好掌握。力度小,砍不开;力度大,脑浆洒一地。因此一不小心也会当即被斩杀。
姑且就算他运气好,砍开也没伤到脑子。接下来,就是切除病灶了。
如果病灶在脑子表面还好说,如果病灶在脑子深部怎么办?之所以我们的大脑需要心脏射血量的20%左右,就是因为大脑表面和大脑实质内贯穿有大量的血管以滋养大脑各处。
目前,我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大脑功能分区的情况下,手术中可以避开重要的血管。但那个时候,相信华佗也不会知道哪根血管更重要吧。因此,很有可能切断重要的血管而导致相应的区域缺血。曹操运气好的话,醒过来落得个残疾;运气不好,就再也醒不过来了。下属一看领导死手术台上,相信华佗也跑不掉当即被斩杀。
再说一个尖锐的问题:术中出血怎么办?
那个时候虽然有草药可以止血,但曹操已经昏睡,喝药是不可能实现了。现代外科一般都采用丝线结扎血管或者电刀等直接止血,再不行就输血,但那个时候通通不具备这个条件。如果是弄一推草药糊在出血的地方,难道还能等几个时辰再进行下一步吗?那做一个手术,还不得几天的时间啊。一方面,麻沸散的作用时间不可能那么长;另一方面,积少成多,这样的流血也可能导致曹操失血性休克死亡。因此,曹操属下也会将华佗斩杀,只不过可能稍慢一点斩杀而已。
就算华佗技艺高超,没怎么出血,手术也顺利完成了。但是,又一个致命的问题出来了——感染!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没有无菌观念,人们也不知道有细菌的存在。所以很多人都死在细菌感染上。这方面,可以从同时期的关公刮骨疗毒中得到证实。那个时代,化脓感染和现在一样,也是常见现象。而人的大脑一旦化脓感染,在那个时代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因此,即使华佗成功完成了手术,喝过庆功酒。一旦过几天曹操感染一命呜呼,华佗还是免不了一死。
18世纪以来,随着麻醉术、输血术及无菌术的发展,现代外科学迎来了大发展。手术死亡率大幅度降低的同时,外科手术也成为很多疾病重要的治疗方式。
虽然现代外科手术及麻醉也不是百分百的安全,但至少死亡率已经大大下降。如果华佗生活在现代,随着曹操脑疾的治愈,华佗不仅不会被杀头,加官进爵也是非常可能的。
然而在那个法制不健全的年代,再碰上这样的病人,敢吃螃蟹,受伤几乎是必然的。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