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水很“凶”,良恶性鉴别很重要

2020
04/22

+
分享
评论
生物医疗小白
A-
A+
胸水很“凶”,DNA甲基化这一个客观的分子检测指标,可以更快速更灵敏地帮助鉴别它。

胸水从哪里来? 

胸水,即胸腔积液,指的是各种原因导致胸膜腔内出现的不该有的液体。常常是指漏出液(纵膈淋巴结广泛转移,导致淋巴管回流受阻而引起的)或者渗出液(肿瘤直接侵犯胸膜或在胸膜上广泛转移,使胸膜表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体液渗至胸腔),是呼吸科很常见的样本。

为什么胸水很“凶”?

出现胸水的患者,在未查明导致胸水具体原因之前,因为胸水占位直接压迫到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困难等显现。这些胸水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有症状的患者,医生会首先进行胸部X线,CT等检查,如果发现存在胸水,下一步会做超声检查,然后进行胸水穿刺或者胸腔闭式引流并对胸水进行常规检查,查明病因。还有部分患者无症状,通过体检或X线胸片检查偶然发现胸水,需要鉴别良恶性,找到隐藏的“凶”手。

及时区分胸水的良恶性是关键

在临床上,常常最关心的问题是胸水为良性或恶性,故如何准确判断其性质对于治疗手段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胸水良恶性的判断,目前一般是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史、胸水细胞检查、影像学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当胸水被抽出以后,除了常规生化、病原体检查,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送至病理科,进行形态学病理诊断。这些冗长而繁琐的检查,都是希望能够第一时间做到良恶性的鉴别。因为胸水的量大,其异质性强,形态病理学也会常常得不到很好的诊断,让“凶手”继续潜伏,影响到进一步的干预和治疗。部分难诊断的患者,可能进行一次或者多次胸腔镜检查,进一步的穿刺或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

DNA甲基化助力胸水病理学诊断

我们知道胸水细胞学是诊断恶性胸水最简单的方法,其诊断率与原发性肿瘤的类型及其分化程度有关,多次细胞学检查可提高阳性率,故临床上应反复送胸水病理找病理学依据。但是目前有数据显示,胸水细胞学的灵敏度也只有50-60%。

如果是恶性胸水,那么胸水的癌细胞也与目前进展期病灶的基因状态相近,所以胸水也是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基因检测样本类型。

通过肉眼观察,视野有限,加之胸水有时候量大,异质性强,肯定有一些患者的病因无法作出及时的甄别。DNA甲基化作为新一代的癌症辅助诊断指标,分子病理新指标,可结合形态病理共同提高肿瘤的发现和诊断率。胸水样本中,DNA甲基化阳性,而细胞学阴性的样本,高度提示病理对此份样本的反复寻找癌细胞,以防漏诊。

胸水很“凶”,DNA甲基化这一个客观的分子检测指标,可以更快速更灵敏地帮助鉴别它。在肿瘤诊断的应用中,一份胸水样本的细胞学检查和DNA分子甲基化检测同时进行,从形态学病理和分子病理去联合进行检测,提高癌症的诊断率,或可成为临床对胸水良恶性鉴别的常态。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