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乐观,选择乐观! “新冠病毒”下,我这过去的三个月

2020
04/22

+
分享
评论
吴帅
A-
A+
在 “新冠病毒”当下,“我”是怎么度过的

38251587510686156

一 过去的2019年,是我过去这40年来,最痛苦但也最积极的一年。 这一年,最亲的两个亲人——奶奶和父亲,相继离开了我。他们离开人世前,我们交流了很多,陪伴了很多,然后告别。在我心里,他们一直不曾远离,在默默看着我。

我是我父亲口里的“阿哥”,奶奶眼里的“阿帅”,我们,永远活在彼此的心灵世界。 在生活上,我是一个害怕改变的人,很多年吃同一个菜。朋友,都是老的居多。我是一个有古老观念的人,尽管在外人看起来,我是言论犀利的评论员。但是,我的犀利,更多是为了维护某些最古老的传统文化,那些关于人类起源的原始知识和默契。 

积极是因为参加完这些最爱亲人的追悼会,你会发现,当你最悲观的时候,其实也是最乐观的时候,如中医所说,重阴必阳。生命如此短暂,还有什么好后怕的,输不起呢?迎着困难和挑战前进,绽放这辈子的精彩,这是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之一吧。 生命如何绽放精彩?

一是把自己手头的每件事情做好,有交代。二是想想自己最感兴趣和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三是做好,造福社会,解决别人的问题。 生命短暂,可以稀里糊涂和浑浑噩噩地过。当然,也可以清醒和勇敢的过,我认真地思考了40年,最后决定还是选择第二种生命模式。怎么才能保持清醒?冰寒的、清凉的东西,会令你容易清醒。淡泊的、粗茶淡饭的、简朴的东西,有助于你的清醒。多到竞争激烈和高手如云的地方,接受洗礼,容易保持清醒。 

什么是勇敢?尝试一下新思想、新方法、新项目,不但扩大自己的认知区域,试错。提供新的产品、服务,新观念新观点,接触新人类,其实都算是。 就像这篇评论的写法一样。 我就试试这样非学院派的写法。试一试,没那么可怕的! 小的事情,可以试一试。哪怕是大的事情,其实也可以大胆试一试。 到了这个写作阶段,我有清晰定位——独家和唯一的精神内容产品。

未来,我将不再追随流行。 对白纸一张的人来说,这不难。对我这个写过百万字传统评论作品,并且发表在传统媒体上,习惯了传统写法的写作者来说。这,不容易! 什么是勇敢?改变别人不是,改变自己才是。尤其是敢于改掉自己过去被大家认为优秀的那一部分。 还有另一种勇敢是什么?就是去挑战自己过去曾经被大家认为是短板的那一部分。今年,我也尝试了。不管是在医疗管理、营销自己、财富生产上,我都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挑战者的位置。 这两种思维的转变,意味着生命每天的大破大立。别人认为优秀的心理包袱,你可以扔掉了。别人认为是短板的心理包袱,也可以扔掉了。你得到的是什么?探索的勇气和试验的心态,生命历程就是一个实验室,大胆的提出理论,大胆的去试验。最后的结论是——哦!原来世界竟然是这样,每天都更新你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这就是活着的最大乐趣之一!   因为痛苦,我的心理防御机制悄悄启动了,让我对2019年记忆很模糊,我不愿意去回忆这段记忆。但在某个节骨点,突然泪流满面,回忆起那些珍贵的画面。 人生,总是太多遗憾。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但是唯一区别在于,知道的早晚。如果早知道,生命安排可能会更完美。 比如,如果我知道这是这些逝世亲人们的最后一年,我会花更多时间去陪伴,也会更有勇气去和他们深入交流和表达很多自己的想法。 当我内心有很多痛苦和灰色部分,在这种内在驱动下,你会去通过劳动和修炼,内心生产更多幸福和鲜艳的部分,帮助我保持心的和谐和平衡,帮助人好好的活着。这就是中医思维对生命的治理智慧。 我信中医,体现在,我现在用中医这个工具管理着自己的生命健康,也管理着别人的生命健康。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工具很好使,仅此而已。不想再在中医是封建迷信糟粕还是瑰宝问题上纠缠不清楚,爱用不用! 我不喜欢追星,不喜欢崇拜,学习上,崇尚无师自通。实践和实战才是验证想法正确与否唯一的标准,这是我老师教给我重要的一课。                             

二 1 月的某天,一位医疗界前辈用沉重的语气和我说,武汉一位同学因为新冠去世了。那一下,我才开始觉察到这个病毒的杀伤力。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钟南山院士发出警告,新冠病毒人传人,建议武汉封城。1月底,整个湖北宣布开始封城。全中国的媒体焦点开始对准了武汉,对准了武汉的新冠疫情。 从一开始湖北疫情的信息寥寥无几,传播的是不痛不痒,甚至是乐观的好消息。突然风向大变,关于这个地区和这件事情的信息井喷出来,而且是大量的坏消息。人们,在心理上,在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消化和接受这件事情的。 初期,我也一样,实在不能理解!

为什么我要接受一打开媒体,关于武汉那么多的坏消息和恐怖消息?为什么我不能像平常一样,到篮球馆打篮球,到酒吧劈酒,到闹市中去聚会?为什么要忍受物价飙升,还要接受这种心理压力,拼命往家里面囤积大米粮油,把整个冰箱塞满食物? 新冠病毒,不但袭击了一部分人的生命,还袭击了我们人类原来的生活模式。 没有戴口罩习惯的人,现在口罩短时间内是脱不下来了。热爱聚会的人,现在开始减少了聚会的频率。更多的外出,变成了更多的呆在家里面。以前牛逼哄哄的商人,发现在疫情面前,其实自己的生意很脆弱,开始反思更多。 我的女儿,被困在家里时间长了,开始去学习和研究新冠病毒是什么?

提出很多的好奇心问题,经常问我。这就是我身边人的状态。 医疗圈,有人更忙了,因为被调到了负责疫情筛查和诊治的科室。但对多数医护人员来说,反而是更闲了,因为新冠病毒影响下,普通科室和医疗机构关闭,大家无事可做。作为一个医疗管理者,我也得到了一个更长的假期。 疫情期间,我也做了第一次医生公益直播,大概有200个来自天南地北和国内外的网友,在微信群听了我关于——疫情的中医药防治、如何饮食助力防病、谈谈中医养生的三个主题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也处理了几个病人。 因为要讲课,回过头来倒逼我学习和查阅了这些相关主题的资料,并且进行了独立思考的处理,有了不少关于身心医学健康领域的新发现。 这也是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坚持的习惯。不要重复自己说过的话,讲话的道理,而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生产者的位置,源源不断地输出新内容,新观点,新道理。要养成脱稿讲话的习惯,要养成不重复内容的写作,要尝试做新的事情。 所以,说话会变得很有趣和有意义。因为,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句脱口而出的是什么内容的语言。包括,写作也一样。 我希望自己具备源源不断提供有品质的新内容,要有独立思考和勇敢表达的勇气,来做好人生中,这件非常基础但又异常重要的事情。 关于这次疫情,我在公众号写了好几篇评论。涉及到李文亮医生、李跃华等人物,也涉及到中西医治疗新冠疫情的看法,还有一些针对身边人问题的思考。 这些话题的写作,困难点在于信息量的干扰,关于疫情的信息量太庞大了,各种各样的观念、观点、思维、人物、事件、政策,在极短的时间内泉涌扑面而来。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甄别能力,以及基础的背景知识,是很难提醒高质量的判断和思考文章。 现在我回过头来看那几篇作品,惊喜的不多,但也不太差,属于正常发挥吧。        三 2 月份在被坏消息笼罩中度过,大家都活得很惊慌和焦虑,怕病、怕没有粮食、怕社会乱、怕这种日子遥遥无期。 在这种无趣的隔离封闭生活下,我们把更多时间投给了精神文化生活。这阶段,我觉得自己表达欲望躲过阅读欲望,写了大量的文字,然后收藏起来。有一些我觉得拿的出手的东西,我会逐渐整理成电子书籍,后续会在公众号上或者是知识星球上,与有需要的人进行分享。 

整个2月,基本都是在一个怕的情绪中度过。正因为有这种集体的怕,所以像方方日记这款精神文化内容产品,才会在疫情期间,如此受到欢迎。我看过好几篇,虽然觉得高度和格局略嫌不够,但也觉得没有问题,作家的笔下只不过是代表普通的武汉市民,描叙了自己真实的心理体验和感受而已。 作家方方又不是医疗专家、政府管理者、病人,哪可能做到细节的精准和提供专业的视角?乃至是人类高格局的观察角度?要用这种标准来要求作家方方,我认为是提出者的人思想病态。 她是一个用勇气表达自己意见的人,内容产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是觉得,很感性而已,有其存在价值。 作为我的公众号读者,我猜,你们肯定也希望,我评论一下这两个月医疗圈最热闹刺激的张若涵、一点有理想记者、烧伤阿宝、慕雪事件和话题。 我当然知道,你们一直期待和希望我评论。

在此,我也有责任和义务,告诉大家,应该怎么解读和判断这个事件现象。 第一,挖掘任何事件的真相,首先是媒体的责任。我的评论思维向来即是如此,没有权威媒体的可靠信息源,我基本不会去评论。事情细节都没搞清楚明白前,我是没有勇气是在这类事件上,指责任何人的。我可以怀疑,但不可以脱口而出,更不可以批评战队。 这就是我对这件事情最基本的立场和态度。 第二,任何人都无法客观评价和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这也是会影响我判断的,所以谨慎下笔。我和烧伤阿宝和记者张洋,初期不认识阶段,板砖互扔,这很正常,公共意见分子的分歧。 但这两年来,因为我们中间的朋友重合,再加上在一些事件上,我们必须统一站队。这个过程当中,严格来讲,我们已经有了私人交集。在这个基础上,我已经无法做到公正客观冷静去评论涉及阿宝、张洋、张若涵的事件,这是我没有跟进这个事件的原因。 陈叙这些,只是为了让我的读者知道,为什么我避开了这个事件的评论,仅此而已。 第三,我有很多觉得更有价值的事情想思考和表达,不愿意在这类涉及个人道德隐私的问题上再投入时间精力。 爱惜生命,当然要体现在爱我时间,人到中年最大的标志之一,就是开始觉察到时间的宝贵和重要,一定要用到刀刃上,方为明智。                              

四  进入三、四月以来,世界各国成了新冠疫情的主战场,中国反而成为了安全的后方净土。这是初期,谁也意料不到的。 防控疫情的国家软硬实力评估,我认为,应该是要等到这一场世界大战真正结束之后,我们再来评估,可能更准确客观,产生公信力。这场战争,现在也刚刚打到相持阶段而已,未来局势是怎么走向?还要继续观望和评估。 至少对中国而言,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治理和对付新冠疫情的成功经验,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这一战,至少体现了中国人的两个优势,一是国民的传统文化优势。二是中医的优势。 中国的西医水平像国情经济一样,在国际上不是公认的优秀生范畴。但中国的中医水平,在国际上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如果不是有中医的深入参与医治新冠危重病人,那么,中国的治疗效率怎么有可能超英赶美,达到优秀生级别? 你们可以否认中医,但不可以否认眼皮下看到的事实。在我的观念世界里,感染新冠病毒,敢不用激素和抗生素,但真的不能离开中医中药。 

2015 到2018年,我在非洲行医三年,接触和结交了一些同行。进入4月以来,这些医生们在非洲的工作风险开始增大,因为新冠病毒开始传播到了非洲多个国家。他们希望自己薪酬福利方面,随着风险增高而相应增加。我们都认为是这一回事,但是要掌握了人财物的人,也有这种觉醒和定位,那才是能推进落地的。 

从4月份开始,中国社会的主题就已经进入了恢复生产和经济建设,病毒防御不再成为主题,尽管依然存在着死灰复燃的可能性。 但根据我的观察,湖北外的地区,尽管还有零星的新冠病毒病例出现,还有一些输入性的病例进来,但已经极少出现重症或者死亡的病例。这可能说明,病毒的毒力是在一代代衰减的,这是好消息。 恢复经济和生产,首选是需要信心。因为有信心,才能敢组织生产和扩大生产。信心这东西,也是需要主客观条件支撑的。我可以选择无尽的悲观,也可以选择无尽的乐观,对我而言,我是选择乐观,这是我今年的一个主题。 很多以前不敢放开手脚干的事情,我都放在今年了。包括吴帅医事评论这个产品的重新定位,现在你看到的这篇作品,就是我定位调整后的尝试之一。我希望给读者们提供更有深度和细节的,带有我个人经历、感受、思考的内容,但又尽量不偏离公共热门事件和生命健康行业。 

2020 一年,对我而言,是革命意义的一年。我对自己的合作伙伴说,2020年,是我感觉学习入门的第一年。这句话的含义是,我进入了生命建设的一个好阶段,但这才是刚刚开始的第一年而已。 在这一年,我不但设立了今年的目标、未来五年的目标,甚至是这条生命的目标。清晰思考和定位清楚这件很基础的事情,会帮助我们不迷失反向,少走错路。 新冠病毒迅速和深远地改变了人类社会,改变了你我。在这个变量面前,你可以选择保守和悲观,采取防御的策略。也可以选择乐观和积极,采取改变和进攻的策略。 站在我的角度来理解这件事情,面对难测和变量增多的未来,希望大家采取乐观和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这种挑战。

想一想,情况本来就糟糕和困难挑战很多,你是愿意增加一个积极的变量还是负面的变量因素?在态度层面。 我选择的是好的变量,我相信和深深相信——在未来,关于我的一切事情都会变好,身边努力和认真劳动的人会变好,学习进步的人会变好。 相信什么,做到什么。我能做到,因为我愿意相信。相信的力量,对人类而言,是一股最强大的改造力量。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