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三原县的最美抗“疫”人
2020年春节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牵动着每位国人的心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拉开帷幕
这场战疫没有旁观者
在三原县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冲锋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沿
放弃春节休假
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用实际行动践行守护
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使命和担当
为三原县人民群众
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01
疫情战场写芳华
三原县医院新肺隔离病区
负责人王迎新
王迎新,三原县医院党总支书记,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被任命为县隔离病区的总指挥,她乐观开朗,工作积极主动,所处的办公室是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上传下达的“枢纽”,更是一个充分体现“奉献就是初心不负,担当就是职责所在”的地方。
抽调人员、召开动员会、专业培训、疫情通报、专家会诊、病区查房以及转运患者……她用实际行动抒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在疫情战场上的芳华!
凌晨4点多,刚刚在医院办公室休息的她,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王书记,发热门诊检查出一例高度疑似病例,需专家会诊”。“10分钟后,请第二专家讨论小组到会诊室参会”,听到隔离病区值班员报告后,她迅速做出安排。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旗帜就是担当。王迎新带领医院全体党员和医护人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线,不忘医者初心,牢记行医使命,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严谨 求精 创新 奉献”的三原县医院精神。
02
“爱之名义”游子心
三原武汉人郅华
陕西赴湖北武汉援助医疗队,牵动着三秦大地父老乡亲的心,同样也牵动着陕西三原武汉人郅华夫妇的心。
郅华,原籍陕西三原人,2001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开始创业。今年春节,郅华带着妻子回陕西三原探亲,当武汉疫情肆虐时,他告别亲人,急匆匆开车回到武汉,带领公司员工,成立了“至和天下”抗疫服务车队,不计个人得失,急疫区之所急,帮疫区之所需,以“爱之名义”义务为他所爱的城市服务。
当得知陕西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有三原医护人员时,郅华与妻子通过县医院B超室主任牛小艳联系到三原县援鄂医生郑盈,与医疗队取得联系后,为陕西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共捐赠了14万元的芦荟胶、护手霜和全棉内衣。他还多次前往医疗队询问医疗队所需,为医疗队在武汉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作为一名出生在三原的武汉人,郅华说:“我是陕西人,我将竭尽全力为咱陕西医疗队提供所需物资,也希望你们保护好自己,等到疫情散去的那一天,我们共同庆祝胜利。”
03
平凡医者 英雄担当
三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
服务中心 李维
在这场阻击战中,有这样一位副主任护师,她平凡的故事中体现出了英雄的坚韧与担当,她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但特殊时期这是在最危险的战场上负重前行,她就是如家酒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一线工作者——妇计中心工会主席李维。
自三原县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设立以来,李维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2月9日晚,由于隔离人员剧增,按照指挥部的安排部署,急需增设另一个隔离点,她主动请缨带领熟悉工作流程的部分人员和已经换休人员,第一时间赶赴豪城隔离点,通过系统培训和现场指导,第一批45个隔离人员在3小时内顺利入住。在李维的统筹安排下,隔离点根据实际情况再次规范流程,之后换休人员才依次离开豪城隔离点。在整个过程中,她坚持往返奔波于两个隔离点,随叫随到,不辞辛苦,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
隔离工作繁杂而琐碎,隔离人员的需求各异,各类报表资料还需及时审核,隔离人员情绪不稳定需要疏导,这些工作繁杂而琐碎,但都要一一解决。李维日复一日无怨无悔地守在第一线,经常是工作人员休息了她仍需加班至凌晨才能下班。高强度工作环境下,有的职工身体健康出现状况,有血压升高的,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有颈椎病犯了的……她督促大伙轮换休息,自己却从未休息过,这一干就是30天。
在如家隔离点隔离人员全部解除后,李维刚刚回家稍作休息,3月7日又接到中心领导电话通知,要求当天去豪城返乡人员隔离观察点,她匆匆安排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就赶往隔离点,简单听取了工作人员汇报后就投入到工作中,带领大家调整工作思路,规范工作流程,协调各方诉求……
就这样,李维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医护人员,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践行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04
党徽闪耀 责任在肩
三原县卫生监督所李五四
作为一名卫生监督战线上的老兵,三原县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共产党员李五四,疫情期间他总是早早来到单位,搜集整理疫情防控的最新规范和标准,了解疫情防控动态,转发分享在单位工作群里,让大家熟悉掌握,每天在工作群里安排防控工作。
疫情期间他身先士卒,带领分管科室同志投入到抗击疫情战斗的最前线,到县医院、妇幼医院监督检查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指导防控工作人员做好防护、院感控制、医废处理工作; 监督集中隔离点的宾馆是否落实人员防护、消毒,医疗废物处置是否符合规定; 巡回检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期间应关停的公共场所是否开放; 监督超市、宾馆、学校是否落实防控措施。
从大年初二起,他一天假都没休,从没有喊苦叫累,一直和同志们坚持在防控前线。
制服在身,党徽在胸前,责任在肩。他说:“我是党员,应该干这些工作,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05
舍小家为大家
三原县三高路
疫情检查点护士张杰
“晨起,两个娃还在熟睡中,我们就蹑手蹑脚的起来了。老公替瘫痪在床的爸爸翻了身,给母亲打了一声招呼我们就出了门。把老公送到岗位上,我驱车前往10公里之外的三原县三高路疫情防控检查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张杰是一名基层卫生院护士,她的老公是一名特警战士,疫情期间这对夫妻的每个清晨都是这样有条不紊地开始,接下来他们便双双战斗在防疫的第一线。
宽大厚重的防护服让人分不清你我,不透气的口罩配合寒冷室外空气让眼镜雾气重重,张杰所在的工作区域为了阻断疫情传播,确保监测过程中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她必须配合各个单位的工作人员测体温,事虽小,责任却大。为了阻断传染源,不论机动车辆还是非机动车辆,抑或行人,都要做到人人登记,人人查看证件,人人测量体温。
晚上7点钟,张杰驱车再往回赶。有时她下班了,但是她的老公24小时值班还没回家。家里的事情只有她一个人去料理,又因为是哺乳期,疫情防控的需要她只能上完一个整班才能回家,所以不得不强制给小宝断奶。孩子因为断奶各种哭闹及不适,也难为了她的母亲,照顾一个小婴儿,一个六岁的调皮猴,还有一个卧床不起的老人。夫妻俩都上班 不在的 情况下, 有时候家里吃一顿热饭都是奢侈!
每当张杰下班进门,母亲的第一句话总是“你终于回来了!”没有诉苦,没有怨言,却让张杰深深的自责。但是,作为一名护士,一名警察,此时此刻为国家、为人民打赢这场战役,他们坚定信念,认为这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非常时期舍小家为大家,责无旁贷!
06
脱下军装仍是兵
三原县妇计中心
药剂科主任刘亚萍
刘亚萍曾经是一名军人,1980年入伍,转业后到县妇计中心工作至今,在部队医院受过多年锻炼。疫情当前国家有难时,她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以一个军人的使命冲锋在疫情防控前沿,她说:“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仍是一个兵,我不向前冲,谁往前冲。”这就是一个老兵的军人情怀。
疫情一开始她便主动请缨到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工作。在隔离病区,她和年轻人一样,努力熟悉软件操作系统,仔细查看对比发药流程等,比其他人付出了更多精力,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送药到门诊和病房不知道要跑来回多少次,不厌其烦地对每一次取药送药进行登记,长时间戴口罩,有时自己感觉不舒服,为了让科室里的年轻人多休息,她自己总是咬着牙坚持着,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这就是刘亚萍,一个曾经的老兵,退伍不褪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军人的职责与担当。
07
竭尽全力 不负众望
三原县红原医院
急诊科护士长陈娥
作为发热门诊的护士长,陈娥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唯有竭尽全力,才能不负众望。只有把每项安排、要求落到实处,才能达到工作目标。
疫情开始时,三原县红原医院刚开展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环境艰苦、条件简陋,根据防控要求,需要不断整改。适逢长假,加之因防控要求,许多行业都没有上班,整改困难重重。陈娥立即向院领导进行汇报,争取院领导的支持。通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连夜建起了预检分诊亭和两个发热门诊。她带领急诊科全体同志,对发热门诊进行卫生清理、重新布局、制作标识,制定了相关消毒隔离措施,完善各项登记,规范工作流程,张贴各项公示。为了落实发热门诊24小时值班制,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她亲自参与预检分诊值守。
前线防护物资紧缺,她不仅加强发热门诊医护人员防护知识培训,还不遗余力,亲自管理防护用具,每天上下班,逐一检查防护用具、指导配戴,督查消毒情况。自发要求护士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希望通过宣传专业知识,引导大家积极响应,增强自我防护。
(三原县卫健局 乔新社)
编辑:韩清芳 秦小健 任莉 君辉
审核: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