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间歇的时候,我正在网上和同学探讨一种新型镇痛技术的问题。聊得正热的时候,被外科的电话打断了。
接通电话后,外科的意思是,有一个特殊的病人,让我去看看能不能麻?
挂断电话后,我就在心里嘀咕:有什么不能麻的,麻醉的禁忌,还不是为了你们外科好。手术当中的几个小时,我们怎么都能过去。但是,手术后你们怎么办?
到了普外科后,外科主任笑呵呵的让我坐下了。这种待遇,还是让我稍微有点不适应。平时,外科依仗着是给医院创效益的科室,基本都是牛哄哄的。就连刚上班的小大夫,也都会偶尔暴露出牛态。尽量控制,也都是羽翼未丰的缘故。但是,一旦遇到他们处理不了的事情,态度就180度大转变了。
医院又不是名利场,因此也没有过多的寒暄,我直奔主题,开始了解病例。
了解得知,这个病人是一个食管癌晚期的病人。由于肿瘤几乎占满了食道,连水都难以下咽。眼看着病人一天一天的消瘦下去,家人一筹莫展。没办法了,又办理住院、请医生帮忙解决吃饭的问题。如果不吃饭,最后就基本上会饿死。
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医生计划将一个管子直接放到病人的胃里。这样一来,家人就可以将米糊通过这个管送进病人的胃里。胃里有了食物,不仅能少遭点罪,生存期也会大大延长。
但是,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面前:正常情况下,胃造瘘手术在局麻下就可以完成。尤其是病人处于肿瘤晚期的时候,身体消耗是非常大的,因此不适合做大手术、也经不起大的麻醉。但是,这个病人由于食道梗阻得很厉害,人正常的产生的唾液无法咽下。因此,病人只能往嘴外面吐。由于唾液的产生也有正反馈效应,因此越吐越想吐,只能一刻不停地往外吐。如果不吐,就会呛到气管里。为此,病人也不敢睡觉,一睡着就会呛到。困急了,只能趴着、头偏向一侧睡。可想而知,这是非常痛苦的。
一面是痛苦的病人、一面是想为病人解决问题的外科医生,作为麻醉科更没有退缩的道理。经过仔细评估,我让他们这几天加紧给病人通过静脉点滴的方式改善营养。另外,也积极把病人因反流导致的肺炎加以改善。再次评估,如果有改善就可以做手术。麻醉的方案,暂定为全身麻醉。
听到我说上全麻,外科医生也露出惊讶的表情:似乎再说,病人这个体格情况,能上全麻么?
我看出外科主任的意思了,笑着说:不用担心,以前这样的体格一般是不给手术马麻醉的。然而,今天的麻醉已经进入精准化、循证医学时代。过去,我们整体凭经验判断行还是不行;今天,我们可以精准到病人的肝功能行不行、肾功能行不行以及呼吸功能行不行等具体问题。当这些具体问题得到逐一破解的时候,只要家属也有一起冲的决心,没有什么不行的。这几天,我们努力去调整一下这个手术麻醉最关键的肺功能以及营养状况,应该还是有手术麻醉的机会。
我说完后,外科主任又问道:一定要上全麻吗?局麻岂不更好?
我笑着说,这样晚期的病人,当然是选择一个对全身影响越小的麻醉越安全。但是,这个病人不同其他人的是,他的气道是高危气道。危险在于,一方面,他口腔产生的唾液等分泌物随时都可能会倒流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别看正常情况水不容易通过食道梗阻那个位置,一旦胃内压力大,也许就会返上来。我们不能只想着成功,一定要先想到这些可能性。万一术中出现反流,那将是非常被动的。
外科主任竖起大拇指说,就听你的,拜托啦。
几天后,待病人的肺部炎症减轻一些后,我们在全麻下给他做了胃造瘘手术。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